西山朝来多爽气,露沐风梳发新翠。
泄云无力占山腰,初日分光上山背。
远山苍茫近山紫,四面钟鱼谈佛事,人间那得山为城,玉京联绵互相似。
先生结庐待三顾,道合宁论入宫妒。
肯为闽山得得来,蜡屐深寻九霄路。
诗成逸兴横太清,平明更作支提行。
会须佳处吞八九,归去与君增眼明。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表之清阴亭作》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清晨时分西山的美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山水的感悟。
译文:
清晨的阳光照射在西山,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
露水洗净了山风梳理的树发,使其呈现新翠的颜色。
朝霞弥漫山腰,云彩逐渐散开,初升的太阳洒下斑斓的光芒,
远处的山峰苍茫,近处的山峰呈现紫色。
四面传来钟声,似乎在谈论佛事,
人世间无法与山峰相媲美,山峰连绵如玉京。
先生在这里修建了小屋,等待着三次拜访,
道义相合,不论是否进入宫中引起嫉妒。
愿意为闽山的美景而努力,穿过九霄寻找通往蓝天的路。
诗词完成后,心情欢畅,横笔写下了《太清行》,
在清晨更多地欣赏美景,走到最美的地方,
归去与你一同分享增添明亮的眼睛。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晨的西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山水的赞美。诗中以清新、爽朗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间,感受到清风、晨露和初升的阳光。作者通过对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自然山水的壮美和山中的宁静祥和。山峰苍茫、钟鱼谈佛,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敬仰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与世俗之间的对比,以及对清晨美景的欣赏和追求。最后,诗人以自己的情感和对美景的感慨,表达了与读者分享和增进眼界的愿望。
整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清晨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诗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壮美和宁静,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首诗词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入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
四海衣冠拜九重,圣君在位像飞龙。遥瞻雉扇双开处,万岁齐呼瑞气浓。
临深投纶竿,直钩本非钓。欲钓圣贤心,默坐得其要。
记得年时赏荼コ。蝴蝶满园飞。一双宝马,两行箫管,月下扶归。而今寂寞人何处,脉脉泪沾衣。空房独守,风穿帘子,雨隔窗儿。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