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尘马足两纷纶,谈叟浑如谷口真。
闹里光阴渠不驻,静中滋味我尝新。
高眠展转三竿日,熟饮频烦一瓮春。
请看夏畦劳瘁者,岁寒当与子相亲。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和陈生三首》是宋代诗人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车马喧嚣、忙碌的城市生活与静谧宁静的田园景象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静谧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车马忙碌、尘土飞扬的景象,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静谧田园,表现出作者对于烦嚣喧闹生活的厌倦。诗中谈到的"谈叟"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也可能是指一位智者,他与诗人相互交谈,使诗人感到宁静与真实。
诗中提到的"闹里光阴渠不驻,静中滋味我尝新"表达了诗人对于忙碌城市生活的不满,他希望能够在宁静的环境中体验到新的滋味和感受。
诗中还提到了"高眠展转三竿日,熟饮频烦一瓮春",描绘了诗人在宁静中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与城市中繁忙的日子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于岁月的反思,表达了对于流逝时光的珍惜和追求。
最后两句诗"请看夏畦劳瘁者,岁寒当与子相亲"表达了诗人对于劳作辛苦的农民的同情和敬意,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与读者共同面对岁月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市喧嚣与田园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静谧生活中的滋味和城市中的繁忙,让读者感受到了对于宁静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于劳作者的敬意和同情。
公馀陪侍九锁行,花已凋残莺已老。舞蛟亭下泉如奔,伏虎岩前景尤好。四围翠巘悉可跻,一点红尘浑不到。坐中元白非一人,自愧才疏难压倒。
花王独占春风远。看百卉、芳菲遍。五福长随今日宴。粉光生艳,宝香飘雾,方响流苏颤。寿祺堂上修篁畔。乳燕双双贺新院。玉斝明年何处劝。旌方童满路,貂蝉宜面,归觐黄金殿。
归去去。风急兰舟不住。梦里海棠花下语。醒来无觅处。薄幸心情似絮。长是轻分轻聚。待得来时春几许,绿阴三月暮。
潇洒一区山四围,朱帘高卷昼阴移。三竿已上其谁报,一线初长也自知。鼓腹晒书春拍拍,蓬头晞发暖垂垂。晴窗大得志机趣,渴爵窥盆更不疑。
何处人间淑景新。刘家池馆鲍家春。后庭花唱空琼树,曲水宫妆见丽人。金作粉,麝为尘。一枝千叶拥黄云。花工可是多情思,梦逐凌波问洛
送文迎武递参差,一始一终光圣仪。四海生人歌有庆,千龄孝享肃无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