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次欲安嗟孰是,参前无物若为书。
萧条此意人谁问,兴废由来命也与。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是宋代诗人杨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造次欲安嗟孰是,
参前无物若为书。
萧条此意人谁问,
兴废由来命也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内心的焦虑和无奈之情。作者感叹自己的行动是否能够带来安宁,他觉得自己像是在空中悬浮,没有实质的事物可以作为支撑,只能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书籍。然而,这样的思考和书写只能让人感到寂寥,没有人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诗末作者表示,国家的兴衰命运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也无从得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动荡和自己个人处境的思考和疑惑。首两句“造次欲安嗟孰是,参前无物若为书”,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行动的不确定性和困惑。作者以“造次欲安”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焦躁和迷茫,而“参前无物若为书”则显露出他将思考写成书的决心,试图通过文字来寻求答案和解脱。
接下来的两句“萧条此意人谁问,兴废由来命也与”,展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思考的孤独和无奈。他感叹自己的意义和思想被人们所忽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苦心和用心。最后一句“兴废由来命也与”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命运的思考。他认为国家的兴衰并非完全由个人的努力所能左右,而是受到一种命运的支配,这也是他对于国家现状的无奈和疑惑。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反问和矛盾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处境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质疑,体现了宋代士人在动荡时局下的困惑和无奈之情。
开阁锦城中,馀闲访梵宫。九层连昼景,万象写秋空。天半将身到,江长与海通。提携出尘土,曾是穆清风。
平明东阁下恩纶,兽凯鸾色色新。大内别开元帅府,传声侍女莫称臣。
无数飞花委路尘,不堪重醉楚城春。明朝回首江南岸,烟雨昏昏不见人。
自笑触藩羝,人嘲失旦鸡。囊悭衣任短,山冷屋便低。宦拙谗销骨,言狂悔噬脐。自今焚笔研,有手但扶犁。
晋末英雄起,神器沦荒服。胡月蚀中原,白日升旸谷。金陵实形胜,关山固重复。巨壑隍北壖,长江堑西隩.凿山拟嵩华,穿地象伊穀.草昧席罗图,荜路戴黄屋。一时因地险,五世享天禄。礼乐何煌煌,文章纷郁郁。多士春林秀,作颂清风穆。出入三百年,朝事几翻覆。搀抢如云勃,鲸鲵旋
古店看题壁,儒风岂易还。匪因登贡籍,即为叩贤关。腾踏云霄上,沉埋草莽间。其人俱已矣,遗迹尚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