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藏须信执中难,时措应容道屡迁。
一目全牛无肯綮,騞然投刃用方安。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
行藏须信执中难,
时措应容道屡迁。
一目全牛无肯綮,
騞然投刃用方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杨时创作的,题为《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全诗共六句,每句四个字,形式上符合绝句的格式。
诗人表达了一种自我警醒和自省的情绪。诗的内容隐喻着人们在行为和心灵的修养上应该坚持中庸之道,但实际操作却十分困难。首句"行藏须信执中难"意味着在言行和行为中保持中庸不易。"行藏"指的是日常行为和内心修养,"信执中难"表示坚持中庸之道并不容易。
接下来的两句"时措应容道屡迁",意味着在不同的时刻和环境中,应该适应变化,坚持道义,而这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诗人认为,适应变化和坚守道义是修身养性的重要要素。
第四句"一目全牛无肯綮",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完美的态度。"一目全牛"形容追求完美的心态,而"无肯綮"则意味着现实中很难找到完美的事物或人。
最后一句"騞然投刃用方安",传达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騞然"表示坦然从容,"投刃用方"意味着自愿接受命运的安排。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接受现实、顺应时势的态度,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平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庸之道和修身养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世俗纷扰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警醒的愿望。诗意深邃,语言简练,充满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
蜗庐四壁空,也过百年中。葑火朝供爨,芦绵夕御风。不憎穷有祟,自以放名翁。但恨村醪薄,衰颜只蹔红。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汲汲湖上叟,种瓜湖上园。晨夕自抱瓮,长此苍玉丸。所希烈日中,消彼行人袢。垂垂一月雨,平陆白浪翻。屋庐且已没,根蒂那复存。初心竟何如,天意吾奚言。
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