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屋数楹隘,炎曦一线长。
梅仙厌烦溽,萧寺得清凉。
山鸟聒幽耳,涧泉蠲渴肠。
兹游君独胜,河朔浪飞觞。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和纯甫独往至德上方避暑》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同远离炎热的城市,前往德上方(可能是一个山区)避暑的情景。
诗中描述了作者所居的房屋简陋,只有几根狭窄的柱子,而炎热的阳光透过窗户射入,只有一线之长。梅仙(指友人)对于潮湿闷热的气候感到厌烦,而在这座萧寺(空寂的寺庙)中却能感受到清凉。山中的鸟儿不停地鸣叫,使得环境更加幽静,涧泉的流水滋润了口渴的内脏。
这首诗意味深远,表达了作者远离纷扰、寻求宁静和清凉的愿望。作者通过描绘简陋的居所和高温下的不适感,更加突出了德上方的清凉和宜人之处。山鸟的鸣叫和涧泉的流水,为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份生机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这首诗赏析了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了对炎热夏季的厌倦和对清凉山水的向往。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通过远离尘嚣,寻找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使人心灵得到慰藉和滋养。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的追求,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和清凉的心境。同时,它也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共鸣。
陀罗尼句觉皇宣,一略闻名胜施缘。端见髓心相付嘱,莫将耳口作流传。顿机做处天飞电,大器任时海纳川。不是老婆情分切,肯留文字破尼乾。
麟垂绂秀。天纵今司寇。朱明景,清和候。缙云开帝乐,括苍锺神秀。人争羡,昨生一佛今朝又。璧水声华茂。玉殿天香袖。姑小试,陶甄手。行为黄阁老,屹立丹墀右。名不朽,斯文名脉从君寿。
菩提烦恼等空平,色裹胶青用始精。盐入水中寻不见,□舌轻点笑欣欣。
仙人漓江游,剪水冯夷宫。宾友来邹枚,寒辔摇冬珑。起望天南陲,玉沙满长风。越人来省识,把酒酹层空。从来峤南北,人谓将无同。那知梁园霰,飞入瑞露中。幕府有清士,寻僧上西峰。六花信娟巧,未及五字工。我亦涤冰砚,课虚贵新功。莫嗤两臞儒,毫端尚清丰。
封侯岁见梦魂销,千万徒劳重压腰。只待区中缘了尽,携家采药住中条。
便从场屋了经纶,看取朝家诏选抡。天赋忠良须努力,人生温饱岂荣身。鼎来时事方忧国,到底儒冠不误人。青紫拾来馀事耳,直应尊主庇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