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周人孰与归,纷纷装点入时宜。
豳风七月今谁嗣,不补君王不是诗。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答守之》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除却周人孰与归,
纷纷装点入时宜。
豳风七月今谁嗣,
不补君王不是诗。
诗意:
这首诗以豳风七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除了周人(指周代的人民)之外,还有谁能够回归原初的纯真状态?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大家都在迎合时尚装点自己,而不再关注真正的内在美。然而,豳风七月的美丽景色今天却没有人能够继承和传承,这使得诗人感到遗憾和惋惜。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期望,希望君王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现状。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君王的期望。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纷繁复杂与豳风七月的美景进行对比,突显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纯真、自然和美好的向往。
诗中的反问句"除却周人孰与归",直接提问周人之外还有谁能够回归纯真,凸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质疑。最后两句"不补君王不是诗",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期望,希望君王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而有力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也给人以启示,让人们思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引发对于纯真、自然和美好的思考和向往。
驯于蹇驴,清于赐驹,我行尔从。幸柴车堪驾,何惭韩众,药苗可采,长伴庞公。野涧泉甘,阳坡草暖,有柏叶松枝充短供。休梦想,去游灵囿沼,入望夷宫。与夸夺子争雄。生与死未知谁手中。况嗾獒者众,放_人少,大将触网,小亦伤弓。风月和柔,山林深密,折角何如且养茸。二虫喜
早云才破漏春阳,野客晨兴喜又忙。自与酌量煎药水,别教安置晒书床。依方酿酒愁迟去,借样裁巾怕索将。唯待数般幽事了,不妨还入少年场。
海棠著雨透胭脂。
麟笔严于首恶书,我将口舌击奸谀。虽非周勃安刘手,不愧当年产禄诛。
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高驰入阊阖。方覩灵妃笑。
银云卷晴缥缈,卧长龙一带。柳丝蘸、几簇柔烟,两市帘栋如画。芳草岸、弯环半玉,鳞鳞曲港双流会。看碧天连水,翻成箭样风快。白露横江,一苇万顷,问灵槎何在。空翠湿衣不胜寒,日华金掌沆瀣。甃花平、绿文衬步,琼田涌出神仙界。黛眉修,依约雾鬟,在秋波外。阁嘘青蜃,楼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