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棹归来起暮凉,乐哉谁复慕轩裳。
横短笛,罢鸣榔。
红藕花繁作阵香。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渔父傍晚划船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渔父生活的赞美之情。
诗中以船归的渔父为主题,通过描写暮凉的氛围,展示了大自然逐渐降临的景象。诗人感叹此时的渔父是多么快乐,不再羡慕宫廷的华丽服饰。渔父吹奏着横短笛,敲打着榔头,伴随着红藕花繁盛的香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撇棹归来起暮凉,乐哉谁复慕轩裳。
中文译文:划船归来时,暮凉渐起。多么快乐啊,有谁还会羡慕宫廷的华服。
诗意:诗人通过描绘渔父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渔父简朴生活的赞美。渔父无需华丽的装饰和繁琐的仪式,享受着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渔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渔父划船归来,正值傍晚时分,暮凉的气息逐渐弥漫,给人一种宁静与凉爽的感觉。诗中的“乐哉谁复慕轩裳”,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态度的赞叹和羡慕。渔父吹奏横短笛,敲打榔头,这些简单的乐器和工具成为他生活中的乐趣和节奏。而红藕花繁盛的香气则增添了诗意的浓郁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和渔父生活的美妙,同时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这种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常常表达的主题之一,体现了他们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
四海衣冠拜九重,圣君在位像飞龙。遥瞻雉扇双开处,万岁齐呼瑞气浓。
临深投纶竿,直钩本非钓。欲钓圣贤心,默坐得其要。
记得年时赏荼コ。蝴蝶满园飞。一双宝马,两行箫管,月下扶归。而今寂寞人何处,脉脉泪沾衣。空房独守,风穿帘子,雨隔窗儿。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