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傅监仓祷雨》

五月秧针尚未匀,忍看沟底欲生尘。
祷祈已久劳州邑,禳禬终当徇士民。
天道岂云难感格,人心远过定恭寅。
新诗见宠非吾事,霖雨须还岩筑人。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傅监仓祷雨》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五月的秧针还没有彼此匀齐,
我忍受着看着沟底即将生尘。
祈祷已经久矣,为了劳苦的州邑,
祭祀终将顺应士民的期盼。

天道岂会难以感应?
人心远超过了恭敬之年限。
新的作品得到宠爱并非我所求,
雨露应还给那些居住在山岩间的人们。

诗词中描绘了五月时节秧针不匀、沟底即将生尘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旱情的担忧和焦虑。他通过祷告表达了对神灵的希望,希望能得到雨水的滋润,为劳苦的州邑解除干旱之苦,顺应人民的期盼。诗人认为天道本应感应人间的祈祷,但现实却显示出人心远离敬畏和恭敬,远超过了恭敬所应有的限度。他认为自己的新作品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宠爱,而雨露应该回归大自然,滋润山岩间的居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旱情的担忧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诗人以自然景象来象征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个人感悟,表达了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思和呼吁。这首诗词的诗意深远,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的交融,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整首诗词运用了典雅的语言表达,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事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道德伦理的思索。它既有对旱情的关注,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

  • 《九日同诸友游丰乐院翠围亭槛前竹树蓊蔽命僧》

    筑亭邀青山,眷此幽意深。十年废扫除,木拱竹成林。客来眼生翳,不惜斤斧寻。丁丁度馀响,几席延嵚崟。一掌开平川,双鬟出高岑。初疑白日晦,坐顷失繁阴。虚壁荡晴影,耿耿明衣襟。是时菊花节,悠然副登临。残霞映夕酌,幽籁随清吟。人情异晨夕,山色无古今。世间诸法空,通塞

  • 《寄家书作》

    屋头桑叶大如钱,知是吴蚕第一眠。远水忽来潇岸没,家书却寄道州船。

  • 《怀古》

    干将补弊履,铅刀割全牛。千金市骏骨,鼓车役骅骝。薛烛已云远,伯乐不可求。此理难致诘,吾其赋归休。

  • 《满江红(和程学谕)》

    苍石横筇,松风外、自调龟息。浑不记、东皋秋事,西湖春色。底处未嫌吾辈在,此心说与何人得。向海棠、烂醉过清明,酬佳节。君莫道,江鲈忆。吾自爱,山泉激。尽月明夜半,杜鹃声急。人事略如春梦过,年光不啻惊弦发。怕醒来、失口问诸公,今何日。

  • 《闻泉》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 《水调歌头(送杨廷秀赴国子博士用廷秀韵)》

    笔阵万人敌,风韵玉壶冰。文章万丈光焰,论价抵连城。小试冯川三异,无数成阴桃李,寒谷自春生。奏牍三千字,晁董已销声。玺书下,天尺五,运千龄。长安知在何处,指点日边明。看取纶巾羽扇,静扫神州赤县,功业小良平。翻笑凌烟阁,双鬓半星星。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