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治最腾,宣室拟前席。
岂容玉堂人,恋此野水碧。
池荷杂岸苇,香气散月夕。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傅寺丞竹稳之什·野趣》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颍川的治理有条不紊,以及作者在这美景中沉醉的情景。
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颍川治理的赞美,以及对治理者的称赞和崇敬之情。作者称颍川为"治最腾",意指颍川的治理达到了最好的境地,宣室(皇室)仿佛要为之让位。这种赞美不仅体现了作者对颍川地区治理的赞赏,也隐含了对治理者的称颂和敬佩。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观,他说自己不愿离开这片野外的美景,因为他被野水的碧绿所吸引。诗中出现了池塘中的荷花和岸边的芦苇,几种植物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自然的气息。傍晚时分,池中的荷花散发出香气,与月光一同漂浮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颍川的治理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治理者的敬佩。诗中运用了具体的自然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陈宓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展示了他对治理者的敬佩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整首诗以清新、恬静的氛围包裹着读者,引导人们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美。
沙头寂寂晚维舟,词客重来感旧游。江上夕阳诸葛庙,雨中芳草仲宣楼。天连锦水来春色,云暗襄陵起暮愁。回首可怜梁甫意,一官牢落向南州。
万蕊千葩染似红,停杯无语恨东风。薄寒且为花愁恼,何况开时值雨中。
贾庙巍巍尽敕封,秦齐两国受恩同。木棉庵下无依鬼,合策麒麟第一功。
可怜风味故依然。
青烟何处淡孤洲,有客经年业一钩。芳草渡头新贳酒,碧云天际已归舟。
看花走马绍兴间,彼此春风各少年。黄甲诸儒今几许,白头同舍省东偏。昨宵归梦月千里,余债欠君诗两篇。已乞闽山一窠阙,老身只要早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