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慕简册,编蒲抄古书。
有闻未能行,常恐迷劂初。
青毡雪窗夜,卧起卷复舒。
岁久亦穿穴,客冷不及渠。
知公已坐忘,物我归如如。
黄团稳叠足,绣茵一蘧篨。
传闻伏蒲谏,天子怀每虚。
出处谅未免,里轮联锋车。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和韩司谏叔夏乐谷五吟·蒲团》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胡寅年少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身能力的不安,通过对蒲团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功名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少年慕简册,编蒲抄古书。
有闻未能行,常恐迷劂初。
青毡雪窗夜,卧起卷复舒。
岁久亦穿穴,客冷不及渠。
知公已坐忘,物我归如如。
黄团稳叠足,绣茵一蘧篨。
传闻伏蒲谏,天子怀每虚。
出处谅未免,里轮联锋车。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胡寅少年时对知识的向往和对成就的追求。他憧憬着能够编纂简册,整理古籍,但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尚未成熟,时常担心自己在追求知识的路上会迷失方向。诗中描绘了一个夜晚,他在青毡窗前,卧起身来,翻开书卷,又合上,表现出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探索。然而,岁月的流转使得书籍上的字迹逐渐模糊,就如同客人离开后的房间渐渐冷却。他深知时间的冲刷,就像公文上的文字渐渐被遗忘,物我归于平淡无奇。
诗中提到的黄团和绣茵则是蒲团的象征,蒲团是传统文人读书写字时常用的坐具。黄团稳稳叠放,绣茵一层层铺开,展示了胡寅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文化传承的追求。而传闻中的伏蒲谏和天子怀虚则暗示着胡寅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对官场的向往。然而,胡寅明白,自己的出身和地位使得他与政治权力相距甚远,只能在书斋里默默读书,对外界的传闻只能留在想象中。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胡寅少年时的心境,展现了他对知识和成就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雨行不转首,岂即真良图。二年望乡国,得归不暇徐。徒隶悉此意,颇作竭蹷趋。冲泥傍险地,亦复歌载涂。使君卓旌旆,小燕留僧居。一杯酹龙公,庶或辅相予。捧着觞一再,霁色明桑榆。安寝俟清晓,办装无滞濡。有祷必其应,显幽无乃拘。夸诩讳天幸,此理良自诬。
寒夜阻良觌,丛竹想幽居。虎符予已误,金丹子何如。宴集观农暇,笙歌听讼馀。虽蒙一言教,自愧道情疏。
身如传舍任西东,夜榻荒邮四壁空。乡梦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淮南火后居民少,河北兵前战鼓雄。万里别离心正苦,帛书何日寄归鸿。
不忍将身配象奴,手提麦饭祭亡夫。今朝武定桥头死,要使清风满帝都。
旱地奔雷,青天撒雨。六户不扃,龙无龙句。田地稳密底死汗迸流,妙用纵横底寒毛卓竖。万别千差透密机,撼动憨眠拄杖子。拄杖子喏,老老大大,百念灰寒,因甚被人唆使。只向道,四皓出商山,汉业归明主。
霜枯古树秋飒飒,枝间老猿罢腾踏。戏将长臂扑游蜂,半似相欺半相狎。冈峦高下路东西,由来异类不同栖。应怜野径穿花去,不作空山抱树啼。君不见场中有果房有蜜,共趁园林好风日。丁宁慎勿采桃花,留结山中千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