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平未用入山深,岁晚何妨木秀林。
闻说熊罴参后乘,可容牛下有哀吟。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胡戢七首》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时平未用入山深,
岁晚何妨木秀林。
闻说熊罴参后乘,
可容牛下有哀吟。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山林景色的诗词。诗人在时平未得到世人的推崇之时,仍然心怀进取,希望能够融入深邃的山林。即使岁月渐晚,仍然不妨碍美丽的树木在森林中繁茂生长。诗人听说熊罴在参差不齐的山峰之间穿行,可见山林的广阔和险峻。甚至那些体型庞大的牛也能在山林中自由穿行,并发出悲凄的哀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时平未用入山深"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他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岁晚何妨木秀林"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但并没有削弱山林的美丽和生机。"闻说熊罴参后乘"以及"可容牛下有哀吟"则展示了山林的广袤和险峻,以及其中生灵的凄凉存在。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山林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宽广和深邃的感觉,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之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仙人骐骥绝世稀,卵生凡禽似而非。宫保妙笔穷化机,缟衣玄裳真令威;千年华表聊一归,回首幸脱乘轩讥。喙吞不恨菰米微,从吾曹游安得肥。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前年过语漫匆匆,今喜追随数日同。诗里固知俱有味,酒边宁复重言功。
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 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西兴渡口几魂消//癸丑八月侍亲西兴。又见潮生月上。
结束征东换黑貂,灞西风雨正潇潇。茂陵久病书千卷,彭泽初归酒一瓢。帆背夕阳湓水阔,棹经沧海甑山遥。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
金山楼观何耽耽,撞钟击鼓闻淮南。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