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樽酒未辞深,握手盱眙十载心。
车马凄凉人夜别,出门落月与横参。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胡戢七首》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相逢樽酒未辞深,
握手盱眙十载心。
车马凄凉人夜别,
出门落月与横参。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晁补之与胡戢相逢的情景和难舍的离别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与胡戢相识多年,彼此间情谊深厚,相逢时共饮美酒,情意未曾减退。他们握手时的目光交流,已经有了十年的默契。然而,当他们分别时,车马离去,夜晚的离别让人感到凄凉。晁补之离开家门,只能看着落月与胡戢一同消失在远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与胡戢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通过描述相逢时的饮酒场景和握手的情景,诗人展现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车马离去的凄凉景象以及作者目送胡戢与月光一同消失的描写,增加了离别的忧伤和感伤的情感色彩。
晁补之在这首诗词中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友谊和离别的主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与太虚等量,与物情同道。应色应声,随听随眺。入三世而非去来,混万缘而无正倒。云日低时字雁横,夜蟾落处孤猿叫。
曾将一苇渡瀛洲,信脚中原万里游。日出扶桑极东处,云归滇海最西头。经留翙几香犹炧,棋敛纹楸子未收。老我飘蓬江汉上,几回中夜惜汤休。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丛桂半空摧枳棘,曲池平尽隔烟霞。重开渔浦连天月,更种春园满地花。依旧秋风还寂寞,数行衰柳宿啼鸦。
亦有入城路,门前秋草长。荷锄书在手,负锸醉为乡。霜流溪流涩,厨烟树叶香。为贫从俭约,犹欠半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