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理玄同孔老瞿,客尘觉似淅消除。
一生嚼蜡有余味,两载离家难几书。
君已杰心参祖意,我犹滞相问童初。
宝岩不作桑间恋,榆馆能来慰索居。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和可道红同馆於都统衙》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可道红同馆於都统衙,
朝夕相伴如同孔子和瞿秋白。
尘世客观领悟,仿佛无形地消融。
一生中对事物的体验,如同嚼食蜡烛一般留下余味。
两年光阴离家漂泊,难以写下几篇文字。
君已是才华出众,理解祖先意义深远,
而我仍然困于相互询问的幼稚。
美好的景色不会使我产生对桑间生活的怀念,
而榆馆却能来安慰我的孤寂居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程公许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可道红在都统衙相伴的情景,将自己与孔子和瞿秋白相比,表达了对友谊和学问的珍视。诗中提到"尘世客观领悟,仿佛无形地消融",表明诗人对于尘世间的琐碎事物和纷扰的心绪,有一种超脱和解脱的感觉。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一生的经历和感慨。"一生嚼蜡有余味"意味着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品味和回味。而"两载离家难几书"则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辛酸和难以寻找灵感的心境,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文人士子在抗击辽金侵略时遭受的困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好友可道红的赞赏和对自己的不满。可道红被描述为"君已杰心参祖意",意味着他的才华出众,能够理解祖先的意义。而诗人自己则自嘲地说"我犹滞相问童初",表示自己仍然停留在幼稚的阶段,需要向别人请教。
最后两句"宝岩不作桑间恋,榆馆能来慰索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居住环境的感受。宝岩是指美丽的山岩,而榆馆则是指慰藉诗人孤寂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安静、宁谧环境的向往和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对友谊、人生和环境的思考,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子的心境和情感世界。
金风暮剪双头蕊,啼脸辞秋嫣血紫。宫女三千罢笑喧,锦云阵冷鸳鸯死。满江烟玉流古香,寻魂吊影愁茫茫。吴天队露衰红湿,一夜波凉小龙泣。
年时床下拜庞公,鸡黍留连日正中。客子倦游归计速,伤心先友转头空。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不行浙右已三年,却上今秋考试船。文禁何妨鸥鹭狎,厨供旋得蟹鱼鲜。远山浮动太湖浪,密树冥蒙小市烟。及过长桥风正恶,倚船无语看青天。
卷起珠帘。看是谁家妃子,收拾金奁。
云安欣及境,小刹为徘徊。殿阁随岩展,轩窗向水开。僧虽持钵出,客自舣舟回。欲住无留计,幽怀亦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