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大如腰立已忧,不须登阁始三休。
道人尊足元无病,莫取形骸向里求。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廌的《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股大如腰立已忧,
不须登阁始三休。
道人尊足元无病,
莫取形骸向里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李端叔大夫和作者一同游览许昌西湖时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人生的一种看法。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李端叔大夫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于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观的批判。诗的开篇以“股大如腰立已忧”描绘了李端叔大夫的体态庞大,这里的“立已忧”意味着他的身份地位和担忧之情。接下来的“不须登阁始三休”表达了作者对李端叔大夫的劝诫,认为他不必追求更高的地位和功名,反而应该放下欲望,心怀宁静。
第三、四句“道人尊足元无病,莫取形骸向里求”则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这里的“道人”可以理解为修行者,他们崇尚精神修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尊足元无病”意味着注重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内在的健康,而不是盲目追求外在的形骸之物。“莫取形骸向里求”是对世俗追求的一种否定,强调内心的追求和修炼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李端叔大夫的描绘,以及与修身养性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和外在追求的批判,呼唤人们应该从内心寻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这种对于内心境界和精神追求的关注,体现了宋代文人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健康和内心的宁静,不要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而是要追求内在的美好和平和。
张公吃酒李公颠,盛六生儿郑九怜。舍下雄鸡伤一德,南头小凤纳三千。
醉舞狂歌踏落花,绿罗裙带有丹砂。往来城市买山药,那个西山是我家。
玉壶春酒射朝霞,只看纤腰不看花。但遣舟迎桃叶女,仍须恩赐短辕车。
武库精兵接混茫,挥犀余论意何长。丹台此日归仙籍,紫极他年记道场。暂别鬓毛浑老大,再来风月愈凄凉。不须陨涕悲邻笛,亦对松筠为感伤。
一股金花擘断钗,两行玉筋界香腮。近来自觉冰肌瘦,柳绿春衫放窄裁。
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惊沙入陂隙,危叶堕绿枝。幽怀聒不寐,山岳将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