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痴儿插地栽杨柳,杨柳无根插便生。
我亦无根常作客,四年漂泊大梁城。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是宋代诗人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痴儿插地栽杨柳,
杨柳无根插便生。
我亦无根常作客,
四年漂泊大梁城。

诗意:
这首诗以插柳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诗中的"痴儿"可以理解为自己,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个迷失的孩子,插下了杨柳枝条,却发现杨柳并不需要根才能生长。通过对杨柳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大梁城漂泊四年的感受,感慨自己像杨柳一样,无根无系,常常身在他乡,无所依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依。插柳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好的一种习俗,诗人借用插柳的形象,抒发了自己的心情。杨柳无根却能生长,暗喻了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坚持生存。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境遇与杨柳的生命力相对照,表达了自己在异乡漂泊的无奈和坚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命运的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境遇的思考是宋代诗人常常涉及的主题之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柔情和智慧。

  • 《示俞秀老》

    缭绕山如涌翠波,人家一半在烟萝。时丰笑语春声早,地僻追寻野兴多。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西阿。暮年要与君携手,处处相烦作好歌。

  • 《冬夜题旅馆》

    退飞忆林薮,乐业羡黎庶。四海尽穷途,一枝无宿处。严冬北风急,中夜哀鸿去。孤烛思何深,寒窗坐难曙。劳歌待明发,惆怅盈百虑。

  • 《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 《襄阳蹋铜蹄歌》

    生长宛水上。从事襄阳城。一朝遇神武。奋翼起先鸣。

  • 《长沙三绝句(三首)》

    太傅儿孙多济美,东阳绛灌少闻家。欲寻遗井无人识,蛱蝶飞来荠菜花。

  • 《遣兴三绝》

    老怀忽忽如中酒,短发萧萧不受簪。四壁应闻长叹息,何人知我此时心。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