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满明月,更觉双溪明。
秋来诗酒无,毋乃亦太清。
诗筒解我意,续续堆轩楹。
岂无斗酒藏,而待君所营。
顿闻别驾贤,行听立鹄声。
秋光恐无几,有酒何从倾。
扁舟下沧浪,有此月犹横。
要当办兹游,奇绝夸平生。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和梁饰甫通判招饮林子长溪堂韵》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家满明月,更觉双溪明。
在这美丽的明月下,千家万户都显得格外明亮。
秋天来临,没有诗词和美酒,却也是美好而清静的。
诗文流淌出我的思绪,连续不断地堆积在轩楹之间。
难道没有美酒藏于斗器中吗?难道非要等待君子自己亲手酿造才能享用吗?
突然听到别离时贤者的车马声,我立即停下脚步倾听。
秋光恐怕不会再持续多久,有酒何必等待倾泻。
扁舟在波浪中驶过,这美丽的月亮横空而过。
我们应当办理此次游览,使之成为一生中独特而夸张的经历。
这首诗词以描绘秋夜之景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诗酒雅事的向往。诗中以明月和双溪为背景,通过诗意的表达,展现了宁静、清净的秋夜景色。诗人渴望有诗有酒的欢愉,却又感叹诗酒稀缺,期待能有机会与贤者共享美酒佳肴。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扁舟行驶于波浪之间,表达了对自由、奇特的追求,希望能有一次独特而难忘的旅行经历。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美酒佳肴的向往,诗人展现了对闲适、浪漫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由、独特体验的追求,以及对诗酒雅事的热爱,具有典型的宋代文人的情怀和追求。
见说江都一骑来,筠篮坏土带春回。不堪羁宦思金谷,宁有诗情似玉台。纶阁翻阶无复梦,乳溪临槛想传杯。殷勤分赠须闻早,社后重阳政好培。
紫书夕降御床边,门下褒衣绕数千。捧檄喜随亲色动,授经荣胜主恩偏。相如好赋真童子,贾谊多才患少年。道在不须忧绛灌,一时卿相尺知贤。
生民尊祖,时迈造成。江汉拨乱,凫鹥持盈。四诗之道,始于和平。五际之变,通于晦明。宣宥密之基命,敭遹骏之休声。或箴规于阙政,或歎咏于芳馨。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
何必庭皋木叶黄,秋风无处不凄凉。莫言短发游郎署,且伴閒云入故乡。汉殿早瞻新日月,剑屏犹带旧冰霜。一飞碧落三千里,还向瑶池浴凤凰。
会稽竹箭东南美,化作经黄纸叠层。旧日土毛无用处,剡中老却一溪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