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偏伤江上春,天涯失意未归人。
片云极望添乡思,孤棹随波寄客身。
塞雁来时凭远信,海鸥驯处见吾真。
休嗟进取无成去,幸有荣名足慰亲。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和林成之五题·江上
何处偏伤江上春,
天涯失意未归人。
片云极望添乡思,
孤棹随波寄客身。
塞雁来时凭远信,
海鸥驯处见吾真。
休嗟进取无成去,
幸有荣名足慰亲。
译文:
在江上的何处才能偏偏伤人的春天,
离乡失意的人还未归来。
孤立的船只随着波浪漂流,
片云极远处增添了思乡之情。
当塞北的候鸟带来遥远的信函,
当海边的海鸥在驯养之地见证我的真实。
不要悲叹进取无法成功而离去,
因为幸运带来的荣名足以慰藉亲人。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和林成之五题·江上》。诗人以江上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自己离乡失意的心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诗人感叹何处的春天会让人特别伤感,暗示了他的心情已经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尚未回到家乡,或许是在外奔波劳碌,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而迟迟未能归来。
诗人通过描绘片云极远处增添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片云的出现,既是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思绪的映射,将其思乡之情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增加了诗的意境和艺术性。
接着,诗人以孤立的船只随波漂流作为比喻,暗示自己在外漂泊的境况。船只的寄托和流动,象征诗人自身的困境和无处栖息之感。
下文中,塞北的候鸟带来的远方信函和海边的海鸥成为诗人寻找安慰和真实的象征。这里,远方的信函和观察到诗人真实面貌的海鸥,都成为他与外界联系和沟通的媒介。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身无法成功的懊悔,但他安慰自己说,即便进取无成,他还有荣名可以慰藉亲人。这里,荣名是诗人为人所追求的成就和回报,也是他对亲人的交代和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离乡失意之人的心情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人以江上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借物寓情,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未来的不安。诗中融入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荣名的追求以及对亲人的牵挂,通过这些情感的交织,呈现出一种深沉、真挚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进而引发对家乡、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深情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苏颂的诗人才华和对人生境遇的独到洞察。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将来一志环墙坐。没水漉,并泥拖。旦望何须人拜贺。有心做小,无心做大。马自佐。锁灭从前过。净清力壮无灾祸。见祥云,朵头*。玉户金门封爝火。青莲池上客,来开锁。马感荷。得得真功果。
门讯南湖作麽生,日撞金玉奏英茎。无人打杀净饭子,放出渠头七步行。
七星明历历,万古仰煌煌。谁识斗宫内,中居孝悌王。
白月照世界,山河受清光。岂独耳目清,莹洗肝膈凉。中夜扫宽虚,仰得天一方。湛碧磨青铜,精金点星茫。我心方无思,偃息在高堂。慎勿忧世故,彼昏谓汝狂。
昔日嘉山第一程。今朝臣海载清清。重泛瑶池真得得,盈盈。昂头堪认自家声。玉浪银波别景致,琼涛朱溜作高名。涌出白莲花一朵,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