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南伯山行韵二首》

日日登山复下山,崎岖分寸绝难攀。
已无鱼腹江湖虑,肯怯羊肠道路弯。
满目诗材供各子,一杯醽醁染衰颜。
四方弧矢男儿事,扪尽参墟莫畏艰。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南伯山行韵二首》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每天都登山再下山,
崎岖险峻难攀。
已经不再担心江湖中的功名利禄,
岂会畏惧曲折的道路。
满眼都是诗才鲜活的年轻才子们,
一杯黄酒染红了颓废的面颊。
四方弓弩都是男儿的事业,
摸索着参透市井的艰辛,不畏艰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作者登山的经历为主线,表达了袁说友对于诗文创作和追求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山行被赋予了象征的意义,代表着人生的旅程和艰难的追求。

诗的开头,“日日登山复下山”,展现了作者不断攀登、奋斗的精神。崎岖险峻的山势形容了作者追求的道路艰辛曲折,难以攀登。然而,作者却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已无鱼腹江湖虑,肯怯羊肠道路弯。”他已经不再在乎江湖中的功名利禄,不怯于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辛。

下文提到“满目诗材供各子”,描绘了身边充满了诗才和文采的年轻才子们,暗示了作者身处文人的圈子,受到他们的启发和鼓舞。然而,作者却用“一杯醽醁染衰颜”来形容自己颓废的面容,显示了对于自身才华和人生的反思。黄酒的浸染,不仅暗示了作者的颓废和衰老,也象征着他对于人生的酣畅淋漓的追求。

最后两句“四方弧矢男儿事,扪尽参墟莫畏艰。”表达了作者对于男儿事业的理解和追求。四方弓矢象征着战争和冒险,代表了男儿的勇猛和担当。扪尽参墟,意味着要摸索市井的艰辛,不畏艰难。这里的“参墟”是指深入市井,了解世间百态,体验人生百味。通过这样的探索,作者呼吁年轻人不畏艰难,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事业。

整首诗词以登山为意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艰难和坚持的思考。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豁达,寄托了作者对于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向年轻一代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对宴齐使诗》

    归轩下宾馆。送盖出河堤。酒正离杯促。歌工别曲凄。林寒木皮厚。沙逈鴈飞低。故人傥相访。知余已执珪。

  • 《次韵王适游陈氏园》

    宿雨睛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年来簿领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

  • 《题画·秋景》

    秋月扬明辉,芙蓉开朵朵。卷起水晶帘,明月清风我。

  • 《题朱氏梅雪轩》

    石城山居梅万坞,冒雪曾来扣僧户。烂然如见会群妃,白凤缤纷下瑶圃。数片轻吹着鬓华,乍看是雪又疑花。迷魂乱眼春如海,那辨南枝映竹斜。独披鹤氅穿林去,冻压寒梢应几树。听响方知夜洒时,闻香始识繁开处。回首春风忆旧游,梦寻归路隔罗浮。年来驴背无诗思,醉踏尘埃空自愁。

  •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

    隐侯没来久,八咏无继作。星宿少光芒,虹霓挂楼角。迩来数百年,才彦森台阁。君平请是行,有意在岩壑。手持能赋笔,势似强弩簧。会待东南风,芬然传蕙若。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为齐臣子者,此日若无闻。独有王孙贾,能知慰倚门。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