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牙大纛晓登山,卷帐飞觞不避寒。
十二玉楼横合道,三千银甲壮师干。
寺条已验遗蝗化,平陇宁虞宿麦乾。
预喜丰年惟太守,旋追宾从促杯盘。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和蒲左丞有美座上观雪二首》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早晨,登上高山的景象,以及座上观雪的场景。诗中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华的座上宴会,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丰年和太守的期望。
译文:
高大的旗帜在山顶上扬起,天明时登上山峰。
宴席上的酒杯在寒冷中飞舞,没有惧怕寒冷的影响。
十二座华丽的楼阁横跨在道路上,三千名壮丽的士兵组成了强大的队伍。
寺庙的树木已经抵挡住了蝗虫的侵袭,整个平陇地区的宁静与丰收。
我预感到了丰收的一年,特别是因为有了太守的带领,我们欢快地追随宾客,促使酒杯和盘子不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寒冷冬日的景象,展示了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和谐共融。诗人通过描绘大纛扬起、帐飞觞舞的场景,表达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繁荣的宴会氛围。
诗中的十二玉楼和三千银甲壮师象征着权势和威严,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豪华和繁荣。与此同时,寺庙中的树木抵挡住了蝗虫的侵袭,给人一种丰收和宁静的感觉。太守的出现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年景,这也是诗人对社会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座上宴会为背景,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传递了对繁荣和丰收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乐观态度。
檐头清响银匙动,阶下寒光玉碗翻。
楚路接江陵,倦行愁问程。异乡无旧识,多难足离情。落日悬秋树,寒芜上废城。前山不可望,断续暮猿声。
乳石幽人径,深林道者家。海棠开遍叶,山药未生芽。云薄如春服,僧多似晚鸦。竹中烟一缕,趺坐寂无哗。
高亭迥出人寰青,须信仙凡路已分。世上俗尘那得到,如今步步是青云。
阑干只在鸥飞处,年年怕吟秋兴。断浦沉云,空山挂雨,中有诗愁千顷。波声未定。望舟尾拖凉,渡头笼暝。正好登临,有人歌罢翠帘冷。悠然魂堕故里,奈闲情未了,还被吹醒。拜月虚檐,听_坏砌,谁复能怜娇俊。忧心耿耿。寄桐叶芳题,冷枫新咏。莫遣秋声,树头喧夜永。
隣山三五百为曹,气伏心降让我高。独秀不知为独秀,退然自视一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