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丛边筑小塘,泉来何处已洸洸。
未涵北户星辰影,半觉南风藻荇香。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译文:
在奇父竹斋边筑了一个小池塘,
泉水从何处来,已经奔涌不息。
池塘中还未倒映北方的星辰,
但我已经能感受到南风中藻荇的芬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青翠竹林旁边的小池塘景象。诗人描述了泉水的源头不断涌出,形成了一个清澈的池塘。然而,由于池水尚未完全平静,还没有映照出北方的星辰。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美与宁静之间的和谐感。他感受到了春风中藻荇芬芳的气息,将这一景象凝固在了诗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清新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诗人以绿竹丛边的小池塘为背景,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出,形成了一池清澈的水面,给人以宁静和纯净的感觉。诗人在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未倒映北方星辰和南风中藻荇香气的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色中的细微变化和和谐之美。整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以轻盈愉悦的感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内心的感悟。通过描绘小池塘的细节,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活力的讴歌。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可以引发对自然美和宁静的思考和感悟。
破衲卷秋云,入山深更深。近闻营梵刹,应不累禅心。寒瀑泻苍壁,晚花生古林。遥思明月夜,谁听颖师琴。
潇湘多别离,风起芙蓉洲。江上人已远,夕阳满中流。鸳鸯东南飞,飞上青山头。
世乱君巡狩,清贤又告亡。星辰皆有角,日月略无光。金柱连天折,瑶阶被贼荒。令人转惆怅,无路问苍苍。宗社运微衰,山摧甘井枯。不知千载后,更有此人无。政入龚黄甲,诗轻沈宋徒。受恩酬未得,不觉只长吁。傥在扶天步,重兴古国风。还如齐晏子,再见狄梁公。棠树梅溪北,佳城
悄悄禁门闭,夜深无月明。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
氐丑矜凶甚,临流列万幢。由来不自项,何荷欲浮江。
芙蓉开遍锦云低,夜饮渔庄月满池。按得新词倚红袖,桃花便面写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