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
名园古寺寻春色,不荤勿鄙双鱼鳃。
木奴千头化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
因思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和钱济明游官园》是杨时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虚舟触物本无意,
看花得句惭非才。
名园古寺寻春色,
不荤勿鄙双鱼鳃。
木奴千头化封户,
秋实付与江风催。
因思万点愁人处,
何似洞庭金作堆。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和钱济明一起游览官园的情景。诗人在轻舟上游览时,无意间触碰到物体,但他并不在意这些琐碎的事情。在欣赏花卉时,他感到自己的写作水平相形见绌,对此感到惭愧。他们在名园和古寺中寻找春天的色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追求。诗人认为,只有追求高雅而不庸俗的事物,才值得被赞美。他提到了双鱼的鳃,暗示了他对纯洁和高尚的追求。他还提到了木奴和秋实,暗示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流逝时光的思考。最后,他思考着千万个忧愁的人所处的境地,认为与洞庭湖上积聚的金子相比,那些忧愁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览官园的情景和他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虚舟触物的意象,表达出对琐碎事物的淡漠态度,强调了追求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他在观赏花卉时感到自己的才华不足,表现出对自身能力的谦逊和自省。诗人通过名园和古寺的描写,展示了对高雅和纯洁的向往,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的重要性。他对双鱼鳃的提及,暗示了对纯洁和高尚的追求,对庸俗和低级的事物的排斥。诗人以木奴和秋实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和时光流转的讴歌,通过与人生的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最后,他通过对忧愁人的思考,以及与洞庭湖上金子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的思索。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思考,展现了对高雅、纯洁和珍贵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低俗和庸俗的排斥。它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看法。
眼底纷纷涸辙鱼,道人遇地即安居。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老到世情深脱略,年来生计亦萧疏。相逢休论当时事,我亦西郊结草庐。
时世重古不重新,破图谁画四胡人。臂鹰捧盘犀利水,铁锁师子同麒麟。翘翘雉尾插头上,深目钜鼻青搭巾。涂朱点绿笔画大,筋骨怒露蛮祠神。茜袍白马韩公子,从何得此来秘珍。定应海客远为赠,中国未睹难拟伦。公子自言吴生笔,吴笔精劲瘦且匀。我恐非是不敢赞,退归书此任从嗔。
紫霄仙客下三山,因救生灵到世间。龟鹤计年承甲子,冰霜为质驻童颜。韬藏休咎传真箓,变化荣枯试小还。从此便教尘骨贵,九霄云路愿追攀。
高价卖生姜,雪真珠满床。清贫虽彻骨,富有敢斗君王。灼然如是,脍身为食,渍血为浆,尽情供养,犹未相当。若也未是,和烟耕绿野,枯笛送斜阳。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名检束为朝士,心性疏慵是野夫。高置寒灯如客店,深藏夜火似僧炉。香浓酒熟能尝否,冷淡诗成肯和无。若厌雅吟须俗饮,妓筵勉力为君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