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残春近独消魂,残雪长安千万门。
青鸟何曾寄音信,碧云刚解报黄昏。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和人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腊残春近独消魂,
残雪长安千万门。
青鸟何曾寄音信,
碧云刚解报黄昏。
译文:
残腊时节,春天即将来临,我独自消磨着寂寞的心灵,
长安城中的万千家门下,残留着融化的雪花。
青鸟为何不曾传来音信,
刚刚散去的碧云却报告着黄昏的消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诗的开篇以"腊残春近"来写景,寓意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而"独消魂"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心灵的消磨。长安城中的"残雪"象征着冬天的残留,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心中残留的寒冷和孤独。
接下来,作者提到"青鸟何曾寄音信",暗示着他期待着朋友或亲人的问候和关怀,然而却一直没有任何音信。这种寂寞的感觉被"碧云刚解报黄昏"所衬托出来。碧云散去,黄昏降临,正好与人们心中的孤独和寂寞相呼应。
整首诗词以凄凉的氛围渲染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在这个季节的寂寞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它传达了人们在某些时刻感受到的孤独、寂寞和无助的情绪,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
东风入雕槛,百卉无不花。一经造化手,各若矜春华。主人最好事,护养从萌芽。浇灌与封植,恩光无等差。其间一本尤所喜,欲售千金贵无比。君不见洛阳好事丞相家,曾剪姚黄贡天子。
江南十兄弟,长被时一共。梦时各自境,独与君同梦。
微雨散芳菲,中园照落晖。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愁人当此夕,羞见落花飞。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