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圣俞感李花》

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
晴风暖日苦相催,春物所余知有几。
中年多病壮心衰,对酒思归未得归。
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圣俞感李花》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日摘花初见桃,
今日摘花还见李。
晴风暖日苦相催,
春物所余知有几。
中年多病壮心衰,
对酒思归未得归。
不及墙根花与草,
春来随处自芳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欧阳修在春天的一次花摘之旅。诗中以桃花和李花为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作者通过观察花朵的生长和凋谢,反思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自己中年的身体衰弱和对家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首句“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通过对桃花和李花的观察,展现了春天的变化和花朵的盛开。接着,诗人描述了晴风暖日的情景,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宝贵。诗的下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自己中年身体衰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对酒的思念,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中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花朵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阁》

    玉烛重开岁,璇杓复建寅。谁知康寿殿,四序只长春。

  • 《病中试张观笔》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皴去皮加兔}健走何如獐。不知聚族加缚,妙手乃有明山张。生来阿{皴去皮加兔}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人生切勿恃一枝,善走古有执盖郎。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只今红绡莹玉管

  • 《题许公寨驿》

    畏景还迎日,追凉偶溯风。泉声山上下,松影路西东。远览心犹壮,清吟语自工。雨多何所喜,郡国庆年丰。

  • 《寓建宁推厅送黄子俊》

    一聆清话觉昏蒙,樽酒何时可再同。最是秋风恃轻薄,易吹羁袂作西东。

  • 《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开尊且复饮,辞费

  • 《再韵答子文》

    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