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
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
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
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杨炯,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年十一,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恃才简倨,人不容之。武后时,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迁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中宗即位,以旧僚赠着作郎。炯闻时人以四杰称,乃自言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也。”有盈川集三十卷,今存诗一卷。
《和石侍御山庄》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
烟雾、霞光不是平凡的房屋,而是笼罩着幽静居所的。
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潺潺水流遍布田间,荒凉的郊野不再整理。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
树影浓密,山间山树密布,而湖泽的花儿香气浅淡、分散稀疏。
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宽阔的沟渠以防止斜坡,平坦的堤岸中夹杂着小溪流水。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
莲房宛如实际存在,竹节呈现出几重虚幻的景象。
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在寂静中隔绝城市喧嚣,品尝着美酒,焚烧着干瘪的鱼。
诗意和赏析:
《和石侍御山庄》通过描绘山庄的景色,表达了杨炯对于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间的向往和欣赏之情。诗中所描述的烟霞、岩壑、水流、山树、湖泽和莲房等景物,都像是一幅幅自然的画面。杨炯以洞察山庄的景色,表现了一种宁静、深远、虚空的境界,意境以宁静深入人心,给人以想象空间和心灵净化的感受。
在这种山庄的环境中,杨炯通过对几个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的恢弘、美妙和虚幻之处。莲房的实在与竹节的虚幻相互对比,呈现出一种更加深邃、神秘的氛围。另外,作者还通过将山庄与城市相隔离,强调了山庄的宁静和远离喧嚣的意义。
最后两句“酌醴焚枯鱼”,则是在描绘作者在山庄中静享自然的同时,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酌醴和焚烧干瘪的鱼都是表达作者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态度,即在宁静的环境中能够欣赏美景,悠然自得。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杨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宁静、虚幻和唯美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踪。游子衣裳如铁冷,残星荒店野鸡啼。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十龄独侍行,千里赴朝觐。靡依心向吴,能事躬在浚。应门待宾客,睦族周分亲。虽免逃杖諐,犹虞裕蛊吝。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箕裘袭素风,兰芷渐腴润。占毕自忘劳,攻坚
客亭移枕待残更,起趁邻鸡第二声。了了每添新悟解,营营无复旧心情。兴来命酒禁诗瘦,老去衰容怯镜明。况是杏花浓露晓,不应蒙被问春晴。
握手东冈雪满簪,後期惆怅老吴蚕。芳辰一笑真难值,暮齿相思岂久堪。他日杜诗传渭北,几时周宅对漳南。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谁云追信属酂侯,政为高皇意欲留。岁晚不疑云梦计,那知在业已兴刘。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