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和陶饮酒二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并借酒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境遇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头表明苏轼自谦不如陶渊明,认为自己对于世事的理解和把握不如陶渊明那般深刻。接着,他表达了对于人生如何得到满足的思考,这种满足并非是外在的成就,而是对于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他提到自己拥有一方寸田,没有荆棘的阻碍,指出美好的地方就在此处。他主张心随事往,不再怀疑所遇到的机遇和选择,相信一切都是自己心灵的引导。诗的最后,苏轼提到偶然间在酒中找到了一种乐趣,即便是空杯,也经常持有,表达了他在繁杂的世事中保持一种平和和豁达的态度。
整首诗词以自谦之词开头,表达了苏轼对陶渊明的敬仰和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示了苏轼对于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主张顺应心灵的引导,相信人生的机遇和选择。最后,他通过酒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豁达态度,即使面对困境和挑战,也能保持乐观和积极。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展现了苏轼独有的思想和情感。
明明天子,丕承皇考。曰求多闻,曰咨有道。天子曰都。咨尔夫子,为世宗儒。
中有黄金白玉姝,莫欺红粒缀茱萸,晓风吹面成冰脑,夜雪流脂结玉酥。冻蕊未期春鸟啄,寒香不上暖蜂须。一生欲压孤山句,囊锦空垂气浪粗。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曼殊问疾老毗耶,不二门开看作家。珉表粹中谁赏鉴,忘前失后莫咨嗟。区区抱璞兮楚庭膑士,璨璨报珠兮隋城断蛇。休点破,绝疵瑕,俗气浑无却较些。
花外霏微雨弄晴,乱红狼藉过清明。伤春正苦无聊甚,接接欣闻噪鹊声。
笋入栏干曲透茅,青琅玕脱紫文苞。晚来拆草验生意,一夜能添二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