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昔日赋斜阳,绮语曾窥万丈光。
节物撩人人更老,篱边犹是去年黄。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和同年张季良少卿馈家酿韵三首》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君昔日赋斜阳,
绮语曾窥万丈光。
节物撩人人更老,
篱边犹是去年黄。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斜阳、绮语、节物和篱边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主题。诗人与朋友在过去的日子里一起赋诗,共同享受斜阳的美景,畅谈绮丽的语言,仿佛能窥探到无尽的光芒。然而,时间的流逝使得诗人感到万物渐渐老去,景物变得黯淡,篱边的花草也不再像去年那样绚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思考。斜阳、绮语、节物和篱边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意着人生的不可逆转和物是人非。诗中的斜阳代表着时光的流逝,绮语则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而节物的老去以及篱边的黄落,则暗示了岁月无情的变迁。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致而独特的描绘,唤起读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性的共鸣。
整首诗词情感深沉,寄托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通过对细节的触动,诗人抓住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转,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珍贵。这首诗词在简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生的敏锐观察力。
阿连闻说有归期,准拟俱来赋此诗。已是欲行还小住,纵令频合故伤离。
皇祖严配,配享皇天。皇皇降嘏,天子万年。
精心奉北宗,微宦在南宫。举世劳为适,开门事不穷。年来复几日,蝉去又鸣鸿。衰疾谁人问,闲情与酒通。四邻寒稍静,九陌夜方空。知老何山是,思归愚谷中。
景泰五年甲戌岁,正当南亩耕耘际。忽然骤水涨江湖,汹涌浩漫良可畏。更堪滂沛雨兼旬,大岸小塍俱决溃。田家男妇奔救忙,力竭气穷无术备。沉灶产蛙虽古闻,今实见之非漫记。东邻西舍咫尺间,无舟不得相亲慰。况逢缺食方阻饥,女哭儿啼割心肺。哀哉此情当告谁,上有青天下无地。
易寂无为有感几,几存万物未生时。阴阳理向极中看,天地心从复处知。潮上海门探月窟,日回地户濯咸池。何时骑鹤研朱露,共勘经图叩古羲。
浴鹄湾头荡桨过,雨声昨夜涨湖波。落梅天气寒偏峭,未许春衣试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