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区釜升斗,明公钟鼎尊罍。
难学府军竞病,且随寒士敲推。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和王安抚六言十首》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它以六言绝句的形式展现了一种悲凉而深刻的诗意。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人区釜升斗,
明公钟鼎尊罍。
难学府军竞病,
且随寒士敲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社会中的对比:小人们争夺着区区的釜、升、斗这些微不足道的器具,而明公却拥有着宝贵的钟、鼎、尊、罍等贵重器物。府军难以学习,争相效仿病弱的士人,而明公则追随寒士,推崇他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小人"指的是底层百姓,他们为了争夺微不足道的物品而努力,暗示着他们的生活困苦和贫瘠。相对而言,"明公"则象征着高层权贵,拥有宝贵的器物,彰显了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府军"是指官员的子弟,他们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只能效仿生病的士人,以寻求一种虚假的归属感。"寒士"则代表了贫困的士人,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却在精神上受到明公的崇拜和追随。
整首诗以朴素而含蓄的语言,通过对物品和人物的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以及权贵与贫困士人之间的矛盾。项安世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触动和对人性的思考,凸显了他对社会公正和底层人民的关心。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城楼倒影落湖波,湖上风帆镜里过。归客自炊菰米饭,小娃争唱《竹枝》歌。梭头艇子轻于叶,雪色沙鸥白似鹅。此地将军战时血,春来丹渍藓痕多。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世变日以薄,无从见雍熙。闭门读古书,聊以道自怡。桃李春盎盎,风雨秋凄凄。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人生一世间,所忌立志卑。终身有不遇,千载皆明时。我生无所解,肥遁沧海沂。一朝遇名胜,朽腐生光辉。敛衽赞明德,非公谁与归。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岂徒要公醉,恐公
丹楼碧阁南徐馆,疊嶂排峰北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