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米强知当世策,种芝欲访隐人书。
未应只有邻邦约,投老相看事事如。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文潜二首》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索米强知当世策,
种芝欲访隐人书。
未应只有邻邦约,
投老相看事事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当时社会状况和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中提到了两个主题,分别是对于政治局势的观察和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首先,诗的第一句“索米强知当世策”,描述了晁补之对当时政治局势的研究和了解。他希望通过索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了解当前政治的趋势和策略。这一句可以看出晁补之对政治的关注和对自身地位的思考。
接着,诗的第二句“种芝欲访隐人书”,表达了晁补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种芝指种植芝草,象征着对于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晁补之希望通过拜访隐居的智者或学者,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知识的滋养。
在第三句“未应只有邻邦约”,晁补之表示自己尚未应允邻邦的约请,这可能指他尚未决定是否投身于政治事务。这句诗也暗示了晁补之希望通过邻邦的约请或提议来进一步了解政治局势,并决定自己的行动。
最后一句“投老相看事事如”,表达了晁补之对老者的尊重和对经验的推崇。他希望能够与老者交流,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和指导。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晁补之对于政治和隐逸生活的思考与选择。他既希望通过了解当世策略来应对时局,又向往隐逸生活的宁静和智者的指导。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晁补之内心的矛盾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士子的思想境界。
陀罗尼句觉皇宣,一略闻名胜施缘。端见髓心相付嘱,莫将耳口作流传。顿机做处天飞电,大器任时海纳川。不是老婆情分切,肯留文字破尼乾。
麟垂绂秀。天纵今司寇。朱明景,清和候。缙云开帝乐,括苍锺神秀。人争羡,昨生一佛今朝又。璧水声华茂。玉殿天香袖。姑小试,陶甄手。行为黄阁老,屹立丹墀右。名不朽,斯文名脉从君寿。
菩提烦恼等空平,色裹胶青用始精。盐入水中寻不见,□舌轻点笑欣欣。
仙人漓江游,剪水冯夷宫。宾友来邹枚,寒辔摇冬珑。起望天南陲,玉沙满长风。越人来省识,把酒酹层空。从来峤南北,人谓将无同。那知梁园霰,飞入瑞露中。幕府有清士,寻僧上西峰。六花信娟巧,未及五字工。我亦涤冰砚,课虚贵新功。莫嗤两臞儒,毫端尚清丰。
封侯岁见梦魂销,千万徒劳重压腰。只待区中缘了尽,携家采药住中条。
便从场屋了经纶,看取朝家诏选抡。天赋忠良须努力,人生温饱岂荣身。鼎来时事方忧国,到底儒冠不误人。青紫拾来馀事耳,直应尊主庇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