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露覆千花,繁香凝畦圃。
不忍日将曦,散逐微风去。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六露香亭》中的第十六首,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重露覆千花,
繁香凝畦圃。
不忍日将曦,
散逐微风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早的景象,重露覆盖在千朵花瓣上,繁花的香气凝结在田园的小径上。诗人看到太阳即将升起,不舍得让这美好的景色消失,于是香气随微风飘散而去。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早晨的露水和花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不舍。重露覆盖在花朵上,形成了一层晶莹剔透的水珠,增添了花朵的美丽和生命力。繁花的香气凝结在畦圃(花坛)上,使整个园林充满了芬芳的气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
然而,日光已经逐渐升起,诗人感到不舍,不愿看到这美好的景色逐渐消失。他所描述的香气也随着微风的吹拂逐渐散去,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好的瞬间也将成为过去。
整首诗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通过对露水和花香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受,展示了苏辙独特的写景才华和对生命美好瞬间的思考。
著衫脱裤两浮休,切莫随渠认路头。三尺蒲牢关底事,寻声接响大悠悠。
老欠人书债,惟公幸恕之。不逢斩窗处,即值揽衣时。胆薄书行诏,才悭倚合诗。自怜双鬓秃,犹忝属车随。
依依杨柳,青丝缕、掩映绿波南浦。燕掠横斜,鳞游荡漾,恰是湔裙时序。清泠如许。恍镜影空磨,簟痕密聚。欲问伊人,且自溯洄前渚。并倚木阑无语。到来还、远树遥山,凝眸同睹。雁齿参差,*流逦迤,多少鸥群鸳侣。最饶闲趣。且酒斟绿蚁,玉杯时举。*乃一声,移入柳阴深处。西
眼底纷纷涸辙鱼,道人遇地即安居。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老到世情深脱略,年来生计亦萧疏。相逢休论当时事,我亦西郊结草庐。
人看初无寐,形劳幸少休。梦魂虽栩栩,鼻息未齁齁。轻若风中絮,浮如水上沤。死生君了否?试向此中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