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道遗坊敞净庐,昔人曾此赋闲居。
园经汉传挥金罢,石记商贤作砺馀。
绿玉千竿多映水,苍帷双树竞凌虚。
神交不必论年辈,一夕清吟万境如。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和吴侍郎游普明禅院》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道路边搭建了一座简朴而整洁的房子,昔日的人们曾在这里寄托闲居的情怀。庭园中的经书经过汉传的传承,金碧辉煌的佛殿已被摒弃,石碑上记载了商朝的贤者的励志言辞。绿色的竹子倒映在池水中,苍翠的树木争相攀爬虚空。与神灵交流无需计较年龄,一夜的清吟让人感受到万境的宁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祥和的禅院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悟。诗中的房子简朴而整洁,体现了诗人追求清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庭园中的经书和佛殿的对比,折射出传统信仰与时代变迁的冲突。石碑上记载的商朝贤者的言辞,表达了对古代智慧和精神力量的敬仰。绿竹和苍树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力量,与禅院的宁静相互映衬。诗人表达了与神灵交流的愿望,认为心灵的交流不受年龄的限制。最后,一夜的清吟使诗人感受到了宇宙的广阔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禅院的景象,通过对禅院内外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心灵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禅院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清静和超然境界的追求。禅院的简朴与整洁,体现了诗人对于安宁和宁静的向往。庭园中的经书和佛殿的对比,折射出了传统信仰与时代变迁的冲突,诗人对此持有审慎的态度。石碑上记载的商朝贤者的言辞,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慧和精神力量的敬仰,同时也显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追忆。绿竹和苍树的形象,给人一种自然生机勃勃的感觉,与禅院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诗人表达了与神灵交流的愿望,认为心灵的交流不受年龄的限制,强调了心灵的永恒和超越。最后,诗人通过一夜的清吟,感受到了宇宙的广阔与宁静,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启示。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禅院的景象,通过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心灵的思考和感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和超脱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新,意境深远,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受。通过对禅院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清净心境和超越尘世的向往,展示了对传统智慧和精神力量的敬仰,以及与自然和宇宙的交融与共鸣。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禅院的静谧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引导人们思考内心的宁静与超越的可能性。
著衫脱裤两浮休,切莫随渠认路头。三尺蒲牢关底事,寻声接响大悠悠。
老欠人书债,惟公幸恕之。不逢斩窗处,即值揽衣时。胆薄书行诏,才悭倚合诗。自怜双鬓秃,犹忝属车随。
依依杨柳,青丝缕、掩映绿波南浦。燕掠横斜,鳞游荡漾,恰是湔裙时序。清泠如许。恍镜影空磨,簟痕密聚。欲问伊人,且自溯洄前渚。并倚木阑无语。到来还、远树遥山,凝眸同睹。雁齿参差,*流逦迤,多少鸥群鸳侣。最饶闲趣。且酒斟绿蚁,玉杯时举。*乃一声,移入柳阴深处。西
眼底纷纷涸辙鱼,道人遇地即安居。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老到世情深脱略,年来生计亦萧疏。相逢休论当时事,我亦西郊结草庐。
人看初无寐,形劳幸少休。梦魂虽栩栩,鼻息未齁齁。轻若风中絮,浮如水上沤。死生君了否?试向此中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