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风沙结襟袖,忽传嘉惠眼重开。
交情不改乘车约,和气先随掞藻来。
元帅本由诗礼选,行人愧匪语言才。
相逢且喜论平素,若校文章未易陪。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和吴仲庶待制见寄》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几日风沙结襟袖,
数日来遭受艰辛的风沙,我的衣袖都被结结实实地封住了。
忽传嘉惠眼重开。
突然传来美好的消息,使我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
交情不改乘车约,
我们之间的友情并没有改变,我们还是要一起乘车出行。
和气先随掞藻来。
友善的气氛首先随着赞美的言辞而来。
元帅本由诗礼选,
大将的身份本来就是通过他的诗文和礼仪来选拔的。
行人愧匪语言才。
作为行人,我感到惭愧,因为我的辞章才华并不出众。
相逢且喜论平素,
我们相遇时,先欢喜地谈论平日的事情。
若校文章未易陪。
如果要评断文章的好坏,我并不能轻易地陪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颂与吴仲庶待制相见的情景。诗人的衣袖被风沙覆盖,象征着他经历了一段困苦的时期。然而,突然传来了好消息,使他重新振作起来,眼睛重新闪亮。尽管经历了艰辛,但他们之间的交情没有改变,依然约定一起乘车出行。友善的气氛随着赞美的言辞而来,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和睦和友好。诗中提到大将的身份是通过诗文和礼仪选拔的,这展示了当时士人的标准和价值观。作为一个行人,苏颂感到自己的才华并不出众,对此感到惭愧。然而,当他们相遇时,他们先欢喜地谈论平日的事情,而不是苏颂的文章才华。整首诗词表达了友情、和气和平淡的情感,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真诚和常态的重要性。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鹭鹚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