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魏谁教混草莱,今朝老眼为君开。
建安自有亲衣钵,知道诗翁不姓梅。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诗词:《和徐判院见惠诗篇》
中文译文:
姚魏谁教混草莱,
今朝老眼为君开。
建安自有亲衣钵,
知道诗翁不姓梅。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写景抒怀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徐判院赠诗的感激之情。诗中借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诗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诗人身份的自豪。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首句"姚魏谁教混草莱",以古代人名"姚魏"指代自然界的植物,暗示着草木茂盛,自然繁荣的景象。而"混草莱"则表示混杂的草丛,借以比喻各种各样的诗篇。接着的"今朝老眼为君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徐判院的赞赏和感激之情,将自己的目光比喻为老眼,表示自己对徐判院的赠诗,如同眼睛看到了美好的事物一样。
接下来的两句"建安自有亲衣钵,知道诗翁不姓梅",出自《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诗人用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对友人的了解。"建安自有亲衣钵"指的是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中的袁绍,他是袁家的后代,因此有权有势,也有自己的特权。"知道诗翁不姓梅"则指的是梅花,梅花是袁绍的家族花卉,而诗人姜特立并非袁家的后代,但通过自己的才华和诗文,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的自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情厚意地表达了友谊和自豪感,给人以温暖和共鸣的感受。
泉声恰似世情恶,山色不如归兴浓。自恨十围无处著,何如瘦作束腰蜂。
卜庐必择地,买邻不论金。出机与入机,去心即来心。拗性临川翁,罢相老境侵。霜竹锺山寺,雅寄金玉音。强项峨眉仙,渡海忧患深。{左禾右巴}稏阳羡田,欢言饱甘霖。故山月在眼,客屋风满襟。欲归欠生业,随寓如家林。觅桤适闲趣,借竹供清吟。俯仰一逆旅,乾坤古犹今。
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倚天长剑截云孤,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劳心力讲阴符。
涪翁昔在黔戎贬,逸翰遗章久更多。字画公今元佑脚,拟烦妙手定如何。
避暑穿林随所之,一奴每负胡床随。望秋槁叶有先陨,未暮赫日无余晖。轮囷离奇涧松古,勾輈格磔蛮禽悲。北岩竹间最惨栗,清啸倚石真忘归。
众香天上梵仙宫,钟磬寥寥半碧空。清景乍开松岭月,乱流长响石楼风。山河杳映春云外,城阙参差茂树中。欲尽出寻那可得,三千世界本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