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朝元骞树,萧晨晞发扶桑。
妙处本来一贯,何异心斋坐忘。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和雁湖先生病起自警八章》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永夜里,朝阳升起,照亮了骞树。
清晨的曙光洒在扶桑之上。
这种奇妙的景象一直存在,
就像心斋中坐忘的境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即在永夜中,朝阳的光芒照亮了高耸的骞树,清晨的曙光洒在扶桑上。诗人通过这个景象表达了一种禅境的境界,即心斋中坐忘的状态。诗人在朝阳和清晨的景象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宁静,通过此景启发自己反思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富有禅意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境界的感悟。"永夜朝元"的对比烘托出朝阳的辉煌,凸显了清晨带来的新生与希望。骞树象征着高尚与崇高,而扶桑则代表着东方的美好与神秘。诗人通过描述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内心清明和静谧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心斋坐忘"是禅宗的修行方式,意味着摆脱杂念,使心灵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超越烦恼和纷扰的状态,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通过将这种禅境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诗人呈现了一种内外合一的境界,让读者沉浸在宁静与美好的氛围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程公许对自然与内心境界的感悟,并通过景象的描绘和禅境的表达,营造出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意境,使读者得到心灵上的启迪和震撼。
王土平平。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诸天。有流霞洞焕,映黍珠、徐下空玄。绝形言。见千真拱极,万气朝元。当时鹤鸣夜半,感真符宝篆,特地清传。碧湛龙文,红凝龟篆,绛衣舞鬣蹁跹。计功成果就,无真教、郭景飞仙。已千年。亘灯灯续焰,光朗无边。
抹月涂风画有声,等闲人见也愁生。听莺桥下波仍绿,走马台边月又明。芳草路多人去远,梅花春近鸟衔争。残更亡寐难同梦,为雨为云只自行。
祥符额赐海会寺,四百年来弹指过。试问竹林桥下路,往还曾见几东坡。
昔趋魏公子,今事霍将军。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黄沙扬暮霭,黑海起朝氛。独与君携手,行吟看白云。
哀怨杨叛儿,骀荡郎知否。香死博山炉,烟生白门柳。
对月无何添雅致。丛绿花黄偏有异。正是遇重阳,霜露冷、宜呈祥瑞。清香覆我如言志。害风来、且休攀视。应共到蓬莱,琼筵上、众仙颁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