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龄携挈特东归,红药翻阶正得时。
不是花容相妩媚,风流要索两翁诗。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和叶枢相送芍药》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晚年携手特意东归,
红芍药翻阶,正是适时。
并非娇艳花容动人,
风流之雅需两位长者的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年归乡的场景。诗人携着红芍药,与叶枢相伴相送,一同回到东方故乡。红芍药绽放的时候正好是适宜的时刻。诗人表达了花朵之美不仅仅在于外表的妩媚,更在于内在的风流雅致。风流之雅需要两位长者的诗句来表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晚年归乡的景象,通过对红芍药的描绘,表达了花朵之美的内涵。诗人不再追求花朵的娇艳和外在的美丽,而是注重表达花朵的内在风流雅致。这种内在之美需要两位长者的诗句来表达,凸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的尊重和推崇。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情感深沉,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晚年回归故乡的思乡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敬仰。
总的来说,姜特立的《和叶枢相送芍药》通过对红芍药的描绘,将花朵之美与风流雅致相结合,表达了晚年归乡的情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推崇。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对诗词艺术的追求。
城市如煁灶,输兹山水乡。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
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荣华不肯人间住,须读庄生第一篇。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春来生怕恼吟魂,不待春来便出村。诗骨瘦来山并耸,酒肠宽去海都吞。板桥晴雪梅花路,茅店东风竹叶尊。囊底青蚨有三百,未甘骑马傍人门。
月里谁横笛,秋深战垒闲。别吹新曲调,偏照旧关山。响激商飙起,声随陇水潺,远传边塞外,高入广寒间。解白嫦娥发,能苍壮士颜。倚楼人谩拜,何日凯歌还。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