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荷叶》

采掇本芳陂,移根向玉池。
晴香滋白露,翠色弄清漪。
雨歇凉飚起,烟明夕照移。
如何江上思,偏动越人悲。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荷叶》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采拾这些美丽的荷叶,从原本的芳陂移植到玉池中。晴天时,荷叶上滋润着白露,翠绿的颜色在清澈的水面上泛起涟漪。雨停后,凉风吹起,烟雾明亮地映照着夕阳的余晖。这一切让人怎能不思念江上的景色,特别是引起越人的悲伤。

诗意:
这首诗词以荷叶为主题,通过描绘荷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江上景色的思念之情。荷叶在晴天时滋润着白露,翠绿的颜色在水面上泛起涟漪,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而雨停后,凉风吹起,烟雾明亮地映照着夕阳的余晖,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这些景象唤起了作者对江上景色的思念,尤其是引起了越人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荷叶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和美丽。作者通过描绘荷叶的细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宁静的自然世界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的"越人"一词,指的是越国的人,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通过"越人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江上景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乡别井的伤感。整首诗词以荷叶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离别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总之,这首诗词以荷叶为主题,通过对荷叶在不同环境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江上景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乡别井的伤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居家》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 《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 《西溪书事》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 《上元》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 《眼暗》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