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作茧依蚕蔟,以丝自裹还自足。
与尔为妇过一生,怒即分飞同转目。
辛勤唯雏寄鹊巢,子母生离因尔逐。
羽毛曾未颜色衰,饮啄不计丰俭时,天阴辄遣呼辄归,恩情纸薄谁信之。
朝为夫妇夕行路,世间反覆那能知。
汲妻白母非美事,後代放此诚堪悲。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和永叔六篇其二代鸠妇言》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鸠鸟夫妇的情感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婚姻和世俗纷扰的思考和悲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如作茧依蚕蔟,
以丝自裹还自足。
与尔为妇过一生,
怒即分飞同转目。
辛勤唯雏寄鹊巢,
子母生离因尔逐。
羽毛曾未颜色衰,
饮啄不计丰俭时,
天阴辄遣呼辄归,
恩情纸薄谁信之。
朝为夫妇夕行路,
世间反覆那能知。
汲妻白母非美事,
后代放此诚堪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鸠鸟夫妇为主线,通过鸟儿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婚姻和人世间变幻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不如作茧依蚕蔟,以丝自裹还自足”,意味着鸠鸟夫妇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生活,象征着他们对于幸福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夫妻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分离。“与尔为妇过一生,怒即分飞同转目”,表明他们虽然一起度过了一生,但在愤怒时也会分开飞翔,目光也会转向不同的方向。这里通过鸟儿的行为,暗示了夫妻间的争吵和相互间的疏离。
接下来的几句“辛勤唯雏寄鹊巢,子母生离因尔逐。羽毛曾未颜色衰,饮啄不计丰俭时”,描绘了鸠鸟夫妇辛勤地为子女建造巢穴,但子女长大后,离开了父母,因此夫妇分离。作者通过这一描写,反映了家庭中的离别和代际传承的无常。
最后几句“天阴辄遣呼辄归,恩情纸薄谁信之。朝为夫妇夕行路,世间反覆那能知。汲妻白母非美事,后代放此诚堪悲”,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情感薄弱和世事变幻无常的触动。天气一阴暗,夫妻即分别呼叫归巢,但这种情感的牵绊却如同薄纸一般脆弱,无法得到真正的信任。朝夕相伴的夫妻,面对世事反复变化,很难真正了解彼此。最后两句“汲妻白母非美事,后代放此诚堪悲”,表达了对于妻子乳汲白母的行为并非美事的感慨,同时也对于后代将这种行为延续下去表示悲哀。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鸠鸟夫妇的生活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婚姻和人世间变幻无常的思考和悲叹。夫妻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分离、子女离开父母的代际传承、夫妻间情感的脆弱和世事的变幻,都成为诗词中的主要意象。这首诗词流露出一种对于婚姻和人生的无奈和悲凉,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情感和家庭的渴望和追求。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余挂钵解茶囊。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
遥夜新霜凋碧槐,三更寒月满堂阶。美人化作秋风去,只有清魂梦里来。
初无家学赡三余,滥被君恩有此除。非取金华能占对,但令东观与观书。汗颜莫称英髦选,冷眼终输山泽居。自昔与君忧世切,只今何策塞侵渔。
秋晚霜初肃,江寒雾未收。西风吹老白苹洲。长笛一声、谁在水边楼。带绿枨新破,真醇酒旋_。簪花莫怪老人羞。直是黄花、羞上老人头。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