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辟国号中宗,六月兴师洒汗同。
莫为苦寒辞出塞,采薇归戍亦论功。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余汝霖雪七绝》
朝代:宋代
作者:胡寅
此首诗描绘了宋代时期的一幅雪景,以及诗人对士兵们的赞赏和慰问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花飘飘洒汗同,
宗主兴师号中宗。
勇士们忍受严寒,舍弃了温暖的家园,奋勇上阵,与君主同仇敌忾。他们的血汗与帝国的荣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共同的使命。
不要因为寒冷而放弃边境的守护,就像采薇(一种蔬菜)回到战壕也是对功绩的一种评判。诗中的"采薇归戍"表达了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士兵们仍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七绝形式表达了对士兵们的赞美和嘉励,同时展示了战争中的艰辛和忠诚。胡寅通过描绘雪花洒落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崇高的氛围中,让人们感受到了士兵们为国家付出的牺牲和努力。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士兵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对国家安宁和繁荣的期望。胡寅通过雪花的形象,将战争与冬季的严寒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士兵们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和勇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历史和人民的奉献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欲挽行人入醉乡,残春岐路日偏长。花容贴雨蜂儿静,麦浪翻风燕子凉。心计已高刘晏幕,恩波终载召公棠。去思正伴东溪水,听得潺湲更断肠。
余行江左路,曾涉蒋山椒。野逸思乘蹇,仪型想冠貂。帖窥藏五世,诗续咏前朝。永日欣无斁,巾欹膝屡摇。
迎侍虽然胜左迁,恋乡毕竟怕离筵。读书不合能讥佛,罚向潮州住几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佛粪肯尝。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
本自光明不费灯,个中元不隔微尘。如何曾点归来后,千古无人解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