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詹叔游庐山见寄》

香炉峰色压群山,仰眺频欹使者冠。
江面烟波摇紫翠,佛宫金碧照晴寒。
密藏幽谷梅千树,散走鸣泉竹万竿。
今日顿惊尘虑尽,一章佳句雪中看。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和詹叔游庐山见寄》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香炉峰色压群山,
仰眺频欹使者冠。
江面烟波摇紫翠,
佛宫金碧照晴寒。
密藏幽谷梅千树,
散走鸣泉竹万竿。
今日顿惊尘虑尽,
一章佳句雪中看。

译文:
香炉峰的景色压过群山,
仰望时常使人心驰神往。
江面上的烟波摇曳着紫色和翠绿,
佛宫的金碧光辉映照着晴朗的寒天。
幽谷中密密地藏着千株梅花,
溪水奔流的声音散布在万竿竹林中。
今天突然感到尘世的忧虑尽去,
一首佳句就像在雪中凝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描绘了山林的壮丽景色和清幽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愉悦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香炉峰的景色,将其形容为胜过群山的壮丽景观。这种视觉上的震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得仰望者不禁欲罢不能。

接着,诗人叙述了江面上的景色,烟波的起伏让人想起紫色和翠绿,而佛宫的金碧光辉在晴朗的寒天中显得格外明亮。这些描绘给人带来了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感受,似乎诗人正在欣赏一幅宝石般的画面。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描绘山谷中的景色。幽谷中藏着无数的梅花,形成一片密集的景象。同时,泉水奔流的声音在竹林中回荡,增添了一种自然的音乐般的韵律。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当下的心境。他感叹今天自己突然间感到尘世的忧虑尽去,一首佳句就像在雪中凝望。这里的雪景象征着纯净和洁白,诗人透过诗句所带来的喜悦感,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平和。

整首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纯净宁静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舒畅和对尘世烦恼的抛却,给人以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受。这首诗在形式上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洞察力。

  •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

    霜风瑟瑟卷梧蕉,燕处超然夜寂寥。羽客信来丹鼎具,石淙梦断水声遥。赤松作伴谁当见,黄鹄高飞未易招。剑履终身定何益,勤劳付与沛中萧。爱君忧世老弥深,特操要须得失临。晚岁飞腾推有德,故乡安稳信无心。小邦近似西山隐,元气终当北斗斟。圣主方求三世旧,老臣何止一遗簪。

  • 《寿春节进》

    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振摇三蜀地,耸发万年枝。出震同中古,承乾动四夷。恩颁新命广,泪向旧朝垂。大宝归玄谶,殊祥出远池。法天深罔测,体圣妙难知。俭德为全德,无思契十思。丕图非力致,英武悉天资。正直方亲切,回邪岂敢窥。将排颇与牧,相得稷兼夔。盐出符真主,麟来

  • 《雨夜怀唐安》

    归心日夜逆江流,官柳三千忆蜀州。小阁帘栊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萤依湿草同为旅,雨滴空阶别是愁。堪笑邦人不解事,区区犹借陆君留。

  • 《正月十四夜月色奇甚》

    去年风雨暗元宵,今岁县知月色饶。突兀一灯离海峤,苍茫万点赴星桥。足声殷地仍车马,人语喧天更树香。却到城门听画角,倚空楼堞正苍苍。

  • 《次韵南湖清饮二首》

    翠箔红窗映大堤,远来清饮叹参差。盈盈积水东西隔,脉脉幽怀彼此知。渌酒谩传工破闷,主人何敢怪颦眉。明朝看月云开未,试与詹家一问龟。坐客经年半已非,喜君重到暂相依。不嫌爱酒樽频倒,只怕题诗纸屡飞。耿耿幽怀谁与诉,徐徐细酌未应违。従今更肯相过否,几误风吹白版扉。

  • 《次赵判院韵》

    公诗见压楚服随,孤军慑怯逢荆尸。将坛已办降旗送,顾乃借重如等夷。文工武羽知馀事,腰箭臂弓聊寓意。仆姑不作饿鸱鸣,策策鲛人珠迸泪。巧匠血指非意及,微羔未须汤熨治。蟹螯置把蛇卧影,生世多才古为累。谁家酒好花打围,今日人闲柳生臂。不妨恶客着坐隅,身则独醒心解醉。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