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十月尝先春,风生两腋撩诗人。
玉尘一缕轻且纯,不与凡味争比邻。
铛中碧玉涛涌银,七碗不厌烹啜频。
书窗假寐熟欠伸,重煎倍觉滋味匀。
吾乡此茗孰与伦,谁家却说江茶珍。
剥葱细切夸珠蠙,泛瓯更骋如铺璘。
不知珉玉难并陈,从来居上嗟积薪。
魏君胡为白头新,怀兄讵可论不均。
我虽曾沃齿下龈,不敢溢美忘乡津。
方圭圆璧当春晨,请君反本毋予嗔。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和赵周锡咏魏南伯家葱茶韵》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武夷山的十月尝到了春天的滋味,微风轻拂在我身上,激发了我的诗意。玉尘轻盈纯净,不与普通的味道相比。茶汤中的碧玉涛涌着银色波浪,七碗茶不厌其烦地品尝。在书房中假寐醒来,再次煎茶,觉得滋味更加醇香。我家乡的这种茗茶与众不同,有人说江南的茶更珍贵。剥葱细切,夸奖它像珠蠙一样美丽,倒茶时更像是铺满了珠宝。不知道珉玉难以并列,从古至今居上的人们都在叹息着积蓄的财富。魏君啊,为什么你白发新生,怀念兄弟,又怎能不平等地论述?虽然我曾赞美过其他的茶,但我不敢忘记故乡的茶水。请你拿出方圆和圆璧来,让我们在春天的早晨享受,归还你的本源,不要嗔怪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茶的品味为主题,通过对茶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家乡茶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的茶具象征着茶的纯净和高贵。茶汤如碧玉般美丽,七碗茶品味不厌其烦,表达了诗人对魏南伯家葱茶的赞美和钟爱之情。茶的香气和滋味使诗人沉醉其中,他在书房中假寐醒来,再次品尝茶汤,感受到更加浓郁的滋味。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茶的独特性和珍贵性的认识。
诗人提到了自己虽然曾赞美过其他茶,但他不敢忘记自己家乡的茶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诗的结尾,诗人呼吁魏君拿出方圆和圆璧,象征着茶的独特和珍贵,共同享受春天的美好,同时也是对家乡茶的致敬。
这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茶的美妙和诗人对家乡茶的钟爱之情,展现了中国文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崇。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成为了文人雅士陶冶情操、表达情感的载体。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茶的品味和家乡的思念,也能够领略到茶文化的魅力。
好贤元不减缁衣,客到公家如所归。二浙声名三鹗荐,四山风物一翚飞。桑榆冉冉身先蜕,兰玉森森家正肥。人有百身宁可赎,发棠谁复济齐饥。
官散有闲情,登楼步稍轻。窗云带雨气,林鸟杂人声。晓日襟前度,微风酒上生。城中会难得,扫壁各书名。
多情到了多病。(《明道杂志社》)
菜园墙倒晴方築,房店篱穿雨过修。院宇漏时随分整,儿孙大小尽风流。
美人别君去,自去无处寻。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唯有襭纱幌,尘埃日夜侵。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透影灯耿耿,笼光月沈沈。中有孤眠客,秋凉生夜衾。旧宅牡丹院,新坟松柏林。梦中咸阳泪,觉后江陵心。含此隔年恨,发为中夜吟。无论君自感,闻者欲沾襟。
曹侯黄须便弓马,从军赋诗横槊间。阿瞒文武如兕虎,远孙风气犹斑斑。昨解弓刀丞太仆,坐看收驹十二闲。远方不异辇毂下,诏遣中使哀恫鳏。吾闻斯民病盐策,天有雨露东南乾。谢君论河秉禹贡,诘难蠭起安如山。老郎不作患失计,凛然宜著侍臣冠。愿公不落谢君後,江湖以南尚少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