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人推百谷王,可无膏泽惠炎方。
五龙行水苏将槁,万顷秧田喜浸昌。
不用饮冰被祛内,急须沽酒做新凉。
却愁好雨催诗句,愧乏良材取次装。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和知宗喜雨》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雨水丰沛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和自然力量的赞美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海人推百谷王,
可无膏泽惠炎方。
五龙行水苏将槁,
万顷秧田喜浸昌。
不用饮冰被祛内,
急须沽酒做新凉。
却愁好雨催诗句,
愧乏良材取次装。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海之间的人们推崇着雨水的恩泽,使大地丰饶,炎热之地得到滋润。雨水滋润下的苏草将会重新生机勃发,广阔的田地也因此而欣欣向荣。作者提到不必饮用冰水来消暑,而是迫切地需要购买酒来享受新鲜的凉意。然而,作者又感到愧疚,因为优美的雨水催促他写出好诗句,却缺乏才华和灵感,无法胜任这个任务。
这首诗以雨水丰沛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丰饶。作者通过描述人们对雨水的期待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诗中的对比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怀疑和自责,进一步凸显了自然力量和人的力量之间的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水丰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恩赐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怀疑和不足之感。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每恨腹未厌,夸说齿生津。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晓起微凉病骨苏,国香和露到贫居。我今不向当门种,免被时人取次锄。
有客相傅群暑芳,采莲不用采花房。绿盘擎重盛珠露,碧管虚中溜玉浆。象鼻卷风随手曲,良脐入水透肌香。醒来忽忆涪翁句,摘贯分甘共母党。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凌虚风马来无迹。水净山光出。松间孤鹤睡残更。唤起缑箫飞去、与云平。新亭聊共丰年悦。一醉中秋月。江山拟作画图临。乐府翻成终胜、写无声。
白石峰犹在,桥横一径微。多年无客过,落日有云归。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