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创作的,题为《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远浮秋色,
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
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
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
不比汉三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湖景,王安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湖上行船,远离水岸,水面上浮现出迷人的秋色。河水洗涤着夜晚的浓重氛围,清新了空气。作者在行船的过程中,与一轮明月相伴,行与月亮同步前进。而当他坐下来停留时,却失去了两朵孤零零的云彩,可能是指朋友的离去。夜露滋润着大地,使人感到湿润凉爽,而风吹拂着颜面,使人有些醺醉。诗人愉快地停留在湖上,与众多有趣的事物相伴,这种体验与古代的汉朝三位贤君相比,有着独特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王安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他对友情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水远与河空、行与坐、一明月与两孤云等,增加了诗的艺术张力。另外,通过描写湖上的景物和感受,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湖上的美景,并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示了王安石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
真个忆。花下雨声初息。猛记乌衣曾旧识。丁宁教去觅。春半峭寒犹力。泪滴两襟成迹。独倚危阑清昼寂。草长流翠碧。
淮南山色一千里,落水层城江更湍。何地江山有如许,与君聊趁雪中看。
堂上华颠泣欲枯,哭声那解到黄垆。千般欲解郄公意,难得嘉宾一箧书。
顽云不雨风称雄,扫花晚坐蓬莱宫。幅巾野服才相逢,华茵解下金线狨。人道青田双鹤、平舆二龙,笑揖群彦时一中。百寮之山直丛丛,回廊窈窕庭阴浓。园禽语变春事空,水花色静天机融。归来笑傲掀短篷,溪澄月白闻笙鸿。
泉石膏盲世欲忘,扁舟更遡寿湖光。也知他日持荷橐,不似闲时制芰裳。雨后尚馀新稻熟,风前偏觉荔枝香。人生有禄亲头白,万石何如宦本乡。
来时积雪归途熟,暗中流换惊时节。所幸康宁九十亲,依然堂上垂华发。随意何当足甘旨,斑衣日戏慈颜悦。丈夫事业有用舍,穷通不能必分别。直须用和随处处,无徒潇洒送日月。嗟嗟世人泣岐路,东乡久哉吾计决。终当练马扶桑树,车行万里谁能遏。慷慨自奋歌此章,老去不知情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