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阳湖口县,山合锁人烟。
石壁排屏翠,临江障百川。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湖口和全父弟韵》是宋代阳枋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翻阳湖口县,
山合锁人烟。
石壁排屏翠,
临江障百川。
中文译文:
湖口翻涌,县城若隐若现,
群山相互交汇,挡住了人烟的视线。
石壁上绿屏排列,如玉簪般妖娆,
俯瞰江面,阻隔百川之流。
诗意和赏析:
《湖口和全父弟韵》描绘了湖口县的景色和自然之美。诗中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山峦、湖水和石壁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
首句“翻阳湖口县”表达了湖口县的地理特点,湖水波涛汹涌,生机盎然。接着描述了群山环绕,将人烟隔绝,给人一种幽静、安宁的感受。
下半首以石壁为切入点,描绘了石壁上排列的翠绿屏风,如同美丽的玉簪一样。最后,诗人站在江边,俯瞰百川,感叹江水的浩渺磅礴,形成一幅秀丽的画面。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线索,通过描绘山峦、湖泊、石壁和江水等元素,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静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人烟的遮挡,诗人也表达了对宁静和清净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阳枋对湖口县的独特感受。诗人通过景物的描绘,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呈现出一幅美丽而宁静的山水画卷,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