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日荒宴,歌舞讳言愁。
老相犹当国,疆邻不敢谋。
谣言虽未出,奸谤已先流。
谁察忠臣意,通宵抱膝忧。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斛律丞相》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司马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臣日荒宴,歌舞讳言愁。
老相犹当国,疆邻不敢谋。
谣言虽未出,奸谤已先流。
谁察忠臣意,通宵抱膝忧。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忠臣的内心世界。在君主和臣子的日常宴会中,歌舞声充斥着整个场景,但是忠臣却无法表达内心的忧愁。老相(指自己)仍然在担当国家的重任,而周围的疆邻却不敢有任何谋划。尽管谣言还没有传出,但奸谤却已经开始流传。忠臣不知道有谁能够察觉到他的忠诚之意,整夜都在忧虑中抱膝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忠臣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通过描绘宴会场景中的歌舞和忠臣的内心对比,诗人展现了忠臣在权力斗争和谣言中的困境。诗中的"君臣日荒宴"和"歌舞讳言愁",形象地表达了忠臣无法在宴会中表达内心忧愁的境况。"老相犹当国,疆邻不敢谋"则表明忠臣仍然在尽职尽责,而周围的人却因为忠臣的存在而不敢有任何阴谋。"谣言虽未出,奸谤已先流"则揭示了忠臣面临的谣言和诽谤的威胁。最后的"谁察忠臣意,通宵抱膝忧"表达了忠臣内心的孤独和忧虑,他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忠诚之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忠臣在权力斗争和谣言中的困境和痛苦。它展现了忠臣的坚守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氛围。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城楼倒影落湖波,湖上风帆镜里过。归客自炊菰米饭,小娃争唱《竹枝》歌。梭头艇子轻于叶,雪色沙鸥白似鹅。此地将军战时血,春来丹渍藓痕多。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世变日以薄,无从见雍熙。闭门读古书,聊以道自怡。桃李春盎盎,风雨秋凄凄。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人生一世间,所忌立志卑。终身有不遇,千载皆明时。我生无所解,肥遁沧海沂。一朝遇名胜,朽腐生光辉。敛衽赞明德,非公谁与归。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岂徒要公醉,恐公
丹楼碧阁南徐馆,疊嶂排峰北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