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踏破世间尘,乞饭因缘不为身。
一路春风好消息,不知此事付何人。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化僧求诗往宣城》是宋代诗人王洋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草鞋踏破世间尘,
乞饭因缘不为身。
一路春风好消息,
不知此事付何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化僧的形象,他身着简朴的草鞋,行走于尘世之间。化僧不依靠自己的身份或地位,而是依靠缘分来乞讨食物。他行走在春风中,好消息不断传来,但他并不知道这些好消息归属于何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化僧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草鞋踏破世间尘,意味着化僧已经超越了纷扰的尘世,不受俗世的束缚。乞饭因缘不为身,强调了化僧不依附于物质的追求,而是相信缘分和命运。一路春风好消息,暗示着化僧在行走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好消息,显示出他的善行和福德。然而,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困惑和迷惘,不知道这些好消息的来处和归属,也让读者思考人世间善恶因果的问题。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化僧超脱尘世的境界,以及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通过对化僧的描写,诗人呈现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物质欲望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考。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
属国新从海外归,君平且莫下帘帷。前生恐是卢行者,後学过呼韩退之。死後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凭君为算行年看,便数生时到死时。
睛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竹鸡何物能无赖,如许泥深更苦啼。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