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边那复有炎光,望月疏花意已凉。
吴质不须仍倚树,老来无柰许多香。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花月二首》是苏泂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月亮和花朵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一种淡泊的情怀。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月二首
月亮边上的炎光再次出现,
凝望着月亮,疏落的花已经凋零。
吴质(指古代吴国的美女)不必再依靠树,
年老之时,无需享受太多芬芳的香气。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月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淡泊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深思。月亮边上的炎光再次出现,意味着一天已经接近尾声,而望着月亮的人已感受到秋天的凉爽。疏落的花已经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吴质这个典故暗示着美丽的女子无需依附他人或物质享受,年老之时,内心的宁静和淡然才是真正的财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月亮和花朵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它们象征着变化和旅程中的美丽瞬间。作者通过描绘月亮边上的炎光和疏落的花朵,传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吴质的形象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享受和外在美的淡漠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淡然是人生真正的追求。
整首诗意蕴含深邃,给人以思考的空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倡导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淡泊心态。这种淡泊和宁静的境界,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和儒家思想有着相契合的关系。整首诗在简短的字数中,通过意象的运用和内在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作者的情思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年来玉帐罢兵筹。灯市小迟留。花外香随金勒,酒边人倚红楼。沙堤此去,传柑侍宴,天上风流。还记月华小队,春风十里潭州。
客子未归天一涯,沧江亭上听新蛙。春风莫漫随人老,吹落来禽千树花。
三月园林日渐长,闲从邻曲答年光。酴醾独殿群芳後,醽醁能令万事忘。下豉蓴羹夸旧俗,供盐梅子喜初尝。乌靴席帽知何乐,自古京尘眯眼黄。
同为时用楮先生,万事须臾点化成。寄语先生幸相避,不须黑白太分明。
契翁来作济人舟,两岩青山浸碧流。舞棹舷歌不到处,知心惟有老岩头。
青山叠叠绕珠林,磬响时兼流水音。虎不避人人避虎,虎能先我息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