幙燕方如寄,屠羊忽复旋。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
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
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
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嗥风。
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还司即事》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幙燕方如寄,屠羊忽复旋。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
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
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
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嗥风。
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漂泊流离的境遇中的心境。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然的随遇而安的态度。
赏析:
诗的开头,幙燕寄居,屠羊忽然回转,揭示了作者的流离失所之感。接着,诗人描述了寒冷的冬天,孤立的枝条,以及雪窖的迁移,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常的命运。然而,作者并不为自己的漂泊而苦恼,而是选择了逍遥自在地顺从自然的安排。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望着空荡的庭院,思考着谁会与他共同交谈,同时仰望着蓝天。秋天的声音充满了整个南国,一片落叶漂泊无依,象征着作者的境遇。墙外的千门迥异,庭院四壁空荡,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依。诗中还描绘了驴的嘶鸣和犬的嗥叫,增加了诗的声音和氛围。
整首诗以夜晚为背景,灯光昏暗,人们无法入眠。这种沉寂和寂静的夜晚,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在漂泊流离中的心境,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然的随遇而安的态度。
步虚声裹八奇翁,八奇须信古英雄。宾朋未散山翁醉,听歌同入醉乡中。
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犬子地寒徒壁立,元龙身懒谩楼高。笔端未办夸三绝,酒里犹能扫二豪。又向诗坛蕲借一,强磨铅钝齿吹毛。
弹压殊非翼翼商,藉公惠养破天荒。从今若说京都政,不数前张数后张。
想玉人花容柳眉,不由人不如呆似痴。无奈云山遮蔽,生隔断路东西,生隔断路东西。
残菊无复花,游蜂抱枯丛。我老复多疾,寄迹穷巷中。开门无客至,安取樽不空。夕阳挂高树,此日还匆匆。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