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从事未抛诗,无奈才何复苦饥。
我易吟愁归乐土,因君肠断邺中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还通叟年兄诗卷》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对生活困苦的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白头从事未抛诗,
无奈才何复苦饥。
我易吟愁归乐土,
因君肠断邺中诗。
诗词的诗意是,尽管年事已高,但作者仍然坚持从事诗歌创作,没有放弃。然而,作者却感到无奈,因为他的才华无法摆脱贫困和饥饿的困扰。尽管他渴望通过吟咏诗歌来寻求快乐和安慰,但因为朋友的离别,他的心情变得沉重,无法得到满足。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坚持与困境:诗中的作者白头从事诗歌创作,展现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坚持。尽管面临贫困和饥饿,他仍然不放弃自己的创作梦想,这展示了他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2. 生活的艰辛:诗中的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困苦和饥饿。这反映了宋代社会中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3. 情感的流露:诗中的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愁苦和对朋友离别的思念,展现了他内心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的流露使诗词更加真实和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作者坚持创作和生活困苦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也使得这首诗词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与太虚等量,与物情同道。应色应声,随听随眺。入三世而非去来,混万缘而无正倒。云日低时字雁横,夜蟾落处孤猿叫。
曾将一苇渡瀛洲,信脚中原万里游。日出扶桑极东处,云归滇海最西头。经留翙几香犹炧,棋敛纹楸子未收。老我飘蓬江汉上,几回中夜惜汤休。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丛桂半空摧枳棘,曲池平尽隔烟霞。重开渔浦连天月,更种春园满地花。依旧秋风还寂寞,数行衰柳宿啼鸦。
亦有入城路,门前秋草长。荷锄书在手,负锸醉为乡。霜流溪流涩,厨烟树叶香。为贫从俭约,犹欠半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