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读令王春礼,大驾临朝晋室仪。
东作西成皆有序,欲民敦本使前知。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皇帝合春帖子六首》是苏颂所作的一组诗词,描绘了皇帝读令王春礼的场景,以及皇帝亲自举行朝会,借此表达了希望通过敦本使前的方式,使民众能够更加了解国家政务和政策。
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春风临帝阁,
玉笔写文章。
先生多高义,
为国常奉行。
第二首:
朝堂荣华座,
驾临礼仪殿。
东西皆有序,
欲民敦本传。
第三首:
宴会辞嘉宾,
儿童舞红尘。
皇恩浩无边,
国事咨前人。
第四首:
浩荡河山阔,
丹青画九仙。
君子心气壮,
欲民敦本传。
第五首:
乐章韵雅和,
清风吹瑞烟。
圣明开庙门,
欲民敦本传。
第六首:
皇帝临朝会,
春礼仪威严。
东西皆有序,
欲民敦本传。
这组诗词展现了皇帝在朝廷上阅读文献和主持朝会时的庄严场面。皇帝亲自读令王春礼,体现了他对国家政务的关注和重视。整个朝堂庄严而有序,体现了治理国家需要有秩序和规矩。同时,诗中表达了皇帝的愿望,希望通过敦本使前的方式,让民众了解国家政务,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
这组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皇帝的仪式和愿景,通过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将庄严和清雅的氛围传递给读者。诗人苏颂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皇帝和朝廷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期望。这组诗词既是对皇帝的歌颂,也是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体现了苏颂对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的追求。
远游游则远,安心心已安。茅茨更何事,一坐五年宽。客来问法要,示以无所还。勿云空生默,听者不胜言。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江云倏忽暝还收,五月犹寒著弊裘。芳草斜阳看易晚,绿荷疏雨听如秋。池塘空阔蜻蜓喜,帘幕萧条燕子愁。不是无言成独坐,暂将心事静中求。
两角勍触蛮,八荒等兄弟。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义耳。嘉禾二三友,一见倾底裹。春风散天和。非彼亦非此。清淑温以直,常甫正而美。东涉金沙雪,西挹钱塘水。舟泛月双湖,辔联松九里。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宣桥岁云暮,乃复得伯起。颀然出玉山,臭味林吴似。修门亦旬月,朝夕
朅来此事尽废,少日论功未深。欲觅仙人一指,要看月肋天心。
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斜窥秋水长,软语春莺近。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