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
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
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季友创作的,描写了皇帝改变农历而设立的新的节日——中和节。诗中表达了皇帝推崇和平、喜庆的心情,并以此来表达吉祥、欢乐和团结的愿望。
诗中的“晦”是指农历中的月末,而“中和”则是在农历中间正月的时候设立的节日。皇帝不满意过去的农历节日排列,而创立了这个新的节日来取代。诗中描述了在这个新节日的庆祝氛围下,大地万物都充满了欢乐和喜庆。
首先,诗人用“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来形容中和节带来的喜庆景象,表达了皇帝创造了一个如此美好、和谐的节日。其次,皇帝赐尺下新科,湔裙移旧俗,意味着皇帝不仅改变了农历排列,还改变了传统的礼仪和制度,带来全新的节庆环境。接着,诗中出现了“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这样的描述,表达了皇帝的举措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庆祝活动,人们纷纷参与其中。最后一联描述了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的美好景象,表达了皇帝所期望的和平、团结与繁荣。
整首诗以庄严而喜庆的语气来表达皇帝改革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描绘了一个乌烟瘴气的古代社会因皇帝的一次举措而充满了欢声笑语,宛如晴空万里一般。通过这首诗,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中和节给人们带来的和谐、喜庆和团结。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
属国新从海外归,君平且莫下帘帷。前生恐是卢行者,後学过呼韩退之。死後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凭君为算行年看,便数生时到死时。
睛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竹鸡何物能无赖,如许泥深更苦啼。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