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初为入秦客,残雪埋关闭长陌。
黄河二月冻初销,万里凌澌流剑戟。
西风细卷浪花催,日射寒光明瑟瑟。
归时细雨正溟蒙,冷落关河已秋色。
惊沙惨惨塞云黄,远树昏昏秋水白。
济川壮志愈衰迟,日送烟波问河伯。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黄河》是宋代李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我初为入秦客,
残雪埋关闭长陌。
黄河二月冻初销,
万里凌澌流剑戟。
西风细卷浪花催,
日射寒光明瑟瑟。
归时细雨正溟蒙,
冷落关河已秋色。
惊沙惨惨塞云黄,
远树昏昏秋水白。
济川壮志愈衰迟,
日送烟波问河伯。
诗意:
这首诗以黄河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黄河的感受及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黄河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巨大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人生的沉思。
赏析:
诗词开篇,诗人描述了自己初为入秦客的情景,以残雪覆盖长街小巷来揭示旅途的艰辛。接着,诗人描绘了黄河二月初解冻时的景象,黄河凌澌万里流淌,宛如剑戟一般威武雄壮。西风吹拂下,浪花滚滚,阳光照射下的黄河波光粼粼,给人一种寒冷而明亮的感觉。
随后,诗人转述了自己归途中遇到的微细雨露,形容大地上弥漫着朦胧的雨雾,关河已经显露出秋天的颜色,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接着,诗人运用形容词"惨惨"来描绘惊涛拍岸时的景象,黄河水浪翻滚,远处的树木隐约可见,秋水泛白。这一描写表现了黄河的磅礴浩渺和诗人内心的激荡。
最后两句"济川壮志愈衰迟,日送烟波问河伯",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思念之情。济川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方,壮志逐渐衰退,诗人在远行的日子里,向黄河问好,表达了对故乡和黄河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恢弘力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故土的思念。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精细的描写,使诗词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共鸣。
晓枕华胥谁唤回,下堂拽杖一悠哉!啼鸦已逐晨光起,飞鹭初冲宿霭来。石路少行生蔓草,柴扉多闭长莓苔。身闲亦未全无事,检校幽花几树开。
秋深凉气满楼台,落叶萧萧拥玉阶。清晓九门金锁掣,监宫先报进鹰来。
五门高除势摩天,洞底清冷泻碧涟。苹藻鱼游知暮雨,薜萝人去锁寒烟。山樱已熟垂朱实,岩竹新抽露玉鞭。只恐游人归马急,野僧何惜白云眠。
松声和雨听,山色带云看。
吴姬当垆新酒香,翠绡短袂红罗裳。上盆十千买一斗,三杯五杯来劝郎。落花不解留春住,似欲随郎渡江去。酒醒一夜怨啼鹃,明日兰舟泊何处?
初晴僧阁一凭栏,风物凄凉八月间。欲尽上层尝脚力,更於高处看人寰。秋深天气随宜好,老后心怀只爱闲。为报远山休敛黛,这般情意久阑珊。